聽宗舒的話,好像是种師道這次要倒大黴似的。

在宗舒心目中,宋人能夠與草原騎兵一戰的並不多,宗澤、李綱算是,但還比不上种師道。

种師道所領的“種家軍”被後世稱為北宋第一軍,在抗擊西夏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軍隊是打出來的,與其他地方的宋軍相比,種家軍始終保持了最強的戰鬥水準。

種家軍對西夏,基本是勝多敗少。

由於朝廷不能從糧草、武器、馬匹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種家軍沒能有大的作為。

如果不是大宋對武將和邊軍各種猜忌,種家軍恐怕早就把西夏給滅了。

正在是這一次北伐遼國的過程中,童貫使出小心眼,讓種家軍從西邊戰場調來的精銳部隊損失殆盡。

除了童貫的陰謀,還有就是种師道也大意了,對遼軍的戰力估計不足。

宗舒也不認識种師道,怎麼提醒他?

人微言輕,讓其他人出面也不行。

其他人都不相信宗舒所講,與金人夾擊日落西山的遼軍,怎麼可能失敗?

如果具有最強戰力的種家軍也摺進去了,大宋的軍隊,就真的沒種了。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但事實上,對於宗舒來說,名將固然重要,但素質的戰士更重要。

對於宗舒這個穿越者來講,有了超前的戰略思維,哪怕是平庸之人,到他這裡也能煥發出光彩。

而真正的戰士,卻是極難培養的。

沒有勇猛的戰士,將軍的意圖就會落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這個時代的人都會把戰鬥素質最高的人放到前排。

把沒經歷過戰陣的人放到前排當炮灰,消耗敵人,那就大錯特錯。

這些士兵一觸即潰,他們會拼命地逃命,一定會把後面最強戰力的戰士給沖垮。

對於宗舒來講,要抵禦金人以及後來的蒙元,最現成的就是種家軍。

種家軍,正在走向童貫給他們設定的一個大泥潭,大宋的火種,即將進入墳冢。

“宗少爺,你如此看輕種家軍,是何道理?”很少說話的侍講吳非突然開口,頗有些不滿。

宗舒嘆了一口氣,從兜裡掏出了炭筆,在書案上找到一張竹紙,又勾又描地畫了起來。

不一會兒,一副地形圖躍然紙上。

大家湊過來看,又是這種繪畫的技法。

宗氏畫派!

與他們在宗舒書房見到的畫作不同,這個地圖畫得更簡潔,沒有光影的變化,但炭筆的勾勒,讓山川河流都看得出來。

太子是去過樞密院的,見過輿圖,但宗舒畫的比他見過的更加形象。

宗舒說道:“太子殿下,現在,我給你演示一下,下一步我軍的行軍路線,遼軍的作戰意圖。”

炭筆又是一筆一筆地畫出,粗的代表大宋軍隊,細的代表遼軍。

推演一番之後,宗舒點到了白溝河,這就是後世的白洋淀,正在這裡,宋軍大敗。

“白溝河大敗後,我估計遼國會派出軍隊與我談判,勸我軍與遼聯手,共同對付金人。但童太尉不會採納。戰事再起,我軍會再敗。”

宗舒講得激動起來,彷彿是親臨戰場一般,最後又指向了雄州:

“正是這個地方,是宋軍的退守之地。以童太尉的心思,一定是讓種家軍斷後,童太尉在雄州,為了確保康王的安全,為了防止遼人尾隨進城,童太尉大機率不會開啟城門,於是種家軍只能在城外血戰!”

宗舒講到此,頹然坐下。

屋裡所有人都看呆了。因為,宗舒講得實在是太詳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