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人,下面開始認捐了。到時候把銀子,連同暖閣預定,一起交到東宮。”

宗舒說完又朝童貫施了一禮:“太尉大人,蔡大人都捐了,您看?呃,哈哈,是不是也略表寸心?”

童貫毫無辦法,老對頭蔡京都捐了,自己也躲不過去了,還是認了吧。

童貫也出三萬兩白銀,報出數後,心中暗想,一定要想辦法加倍撈回來。

宗舒又看了看趙楷和趙構,兩人均是往旁邊一閃,看到這廝就如同見到了洪水猛獸。

“鄆王、康王,二位王爺,是不是也該表示一下意思?”宗舒根本不想放過他們。

這兩人分別被童貫和蔡京支援,都想把太子搞下去,自己入主東宮。

不出點血,就想美事?

趙楷偷偷看了一眼徽宗,報出了五千兩銀子。

趙構心一橫,多報了一千兩銀子,要捐六千兩。

其實,鄆王和康王自己哪有銀子?這些錢,最後還得是蔡京和童貫想辦法給他們出。

御史大夫陳過庭,也咬牙捐了二百兩銀子。其他官員也都根據自己的官職和家庭狀況,捐起了款。

除了對蔡京和童貫宰的特別狠之外,對其他的官員,宗舒則沒有絲毫刺激。

官員們捐了款,那就優先為他們建暖閣。

往外掏銀子,心裡總是不爽,但能夠排到前邊建暖閣,再加上為貧困百姓捐了款,大家心平氣和多了。

而最不平衡的就是蔡京、童貫和趙楷、趙構,本來是要看太子笑話,趕太子讓位的。

最後的結果卻變成了,看太子風光,被文盲勒索!

等人一走,徽宗的臉一頓:“宗舒,你好大的膽子!”

宗舒立馬說道:“陛下,您和皇后娘娘捐出的一萬兩,太子和我全包了。”

徽宗作為皇帝,其實也窮啊。前些年搞花石綱,導致方臘起義,被御史臺接連上書。

現在不再搞花石綱了,好幾次節省用度,一下子拿出一萬兩來,往後幾個月那就真的要勒緊褲腰帶了。

“陛下,您日夜操勞,日理萬姬,千萬不可節儉過度。蔡相公捐的三萬兩銀子,就由皇后娘娘支配。”

宗舒大方地說道,反正也是慷他人之慨。

這樣一來,蔡京想詐捐,都不可能了。因為這錢,皇帝和皇后都盯著呢。

徽宗和劉皇后心裡美滋滋地預設了。

宗舒馬上提出,到密縣創立居養院、安濟坊,理由是京城的大部分流民都會到密縣去。

居養院、安濟坊本來就是為窮苦人服務的,當然要設到窮人最多的地方去。

徽宗一聽,很有道理呀,立馬道:“準了,你和太子去辦吧。”

哈哈,宗舒感到,這次真是發財了,是從這些大臣身上發的財。

蔡京、童貫之流蒐集的是民脂民膏,本少爺就從他們身上奪回來,這叫官脂官膏。

本少爺就是想讓你們明白一個道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徽宗感到宗舒一下子拿出來三萬兩,佔今天捐出銀子的四成,真是不少。

這廝平時看起來很混帳,關鍵時候還得懂人情世故的。

宗舒感到,捐款絕對不止這麼多。

今天捐出銀子的大臣們,根本不會讓沒有捐銀子的官員們好過。

憑什麼我捐了,你沒捐?要捐大家都捐,一個都別落下!

蔡京和童貫之流絕對會放出風去,如果就這幾個人捐,心裡會嚴重失衡。

還有趙楷和趙構,白白扔掉了幾千兩銀子,得,其他的王爺們,也別看笑話了,都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