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晨光羲和,萬物同沐光輝。

蘇好意用紅髮帶給司馬蘭臺簡單束了頭髮,又幫他整了整衣襟,滿心歡喜,滿眼傾慕地說:“你這樣子真好看,隨性又風流。”

“我還是頭一次這樣束髮,”司馬蘭臺自己也覺得新鮮:“像魏晉時的人物。”

“你生在什麼時候都是龍鳳之姿,”蘇好意毫不吝惜溢美之詞:“我再也沒見過比你更好看的人。”

“信口胡說,”司馬蘭臺抬手刮她的鼻子:“快收拾了,我們好下去。”

今日他們便要從這裡離開,回仙源山去。

包袱早就裝好了,沒有什麼可收拾的。

“真要走了,還有些不捨。”蘇好意看著這個不大的山洞,略顯傷感。

“若你願意,我每年都可陪你回來一次。”司馬蘭臺說。

“這有什麼可回的。”蘇好意笑了:“深山老林的還是少來些好。”

在外人看來司馬蘭臺是一等一的聰明人,可蘇好意卻覺得他有些時候痴痴傻傻的。

司馬蘭臺背了包袱先下去,在下面接應蘇好意。

蘇好意把白玉髮簪裝進香囊裡,小心地放在一塊石頭後面,虔誠說道:“多謝神明庇佑,這一點點微物不成敬意。”

說完站起身,看著洞壁上兩人的名字,想著這十幾日的大悲大喜,竟如同經歷了十幾二十年。

怕司馬蘭臺在下面等急了,蘇好意這才攀著藤蔓下去。

到了地上,二人回首山洞,都沒再說話。

有些東西不必言明,是要一輩子記在心裡的。

司馬蘭臺出山的方法很簡單,順著溪流的方向走。

因為水向下流,只要沿著溪流的方向就一定能夠到達山下,不會在山裡兜兜轉轉。

到山腳若是與回去的路有了偏差,也不必怕,因為平坦處更好辨別方向,沿著山腳走過去就是了。

下山比上山快,他們在山裡走了兩個白天,夜裡在樹上睡了一晚,就來到了山下平曠處。

雖然也有草木,卻都不是那種參天古木了。

蘇好意累得坐在一個樹樁上,一邊擦汗一邊說:“要是那頭走失的驢能自己回來就好了,咱們就能騎驢趕路了。”

七月底的天正熱,何況他們又走了許多路。

“緩一緩再喝水,”司馬蘭臺也是滿頭的汗,他們到底還有些虛弱:“但願能遇見個把人,或是就近找個人家。”

“這地方多半沒有人家,”蘇好意一邊用衣袖扇風一邊說:“除非有進山的獵戶。”

“那就再往前走走,”司馬蘭臺道:“再有一個多時辰天就黑了,我看這附近蜜蜂很多,說不定能遇到養蜂人。”

如果這山腳還有人住的話,倒真有可能是養蜂人。

他們通常離群索居,養蜂造蜜,如同隱居。

兩個人稍微歇了一會兒,又喝了些水便繼續趕路。

大約又走了小半個時辰,蘇好意見林木之外飄著一股炊煙,不由得欣喜若狂,說道:“師兄快看,那邊好像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