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蘇好意提出要和石勉打賭,賀天酬做見證。

石勉覺得她就是在故弄玄虛,自己絕不可能輸。

可實際上蘇好意早就把他算準了,像石勉這樣的神童,從孃胎裡出來到如今,日子必定過得十分枯燥單調。

家中對他寄予厚望,大約除了頭三年吃奶之外,剩下的時間必然是除了讀書還是讀書,而且讀的都是那些正經得不能再正經的書。

因此,依照常理推測,這樣的孩子雖然天分高,但心性必定十分單純,非常好哄騙,當然了,必定要投其所好才成。

蘇好意長在楚腰館那樣的歡場,平時聲色犬馬,吃喝玩樂,見識了不老少。

雖然人們都鄙視不務正業,可誰也不能否認,人的天性裡總是或多或少偏向玩樂。

只是不同的人側重不同,有的人愛吃,有的人好酒,有的人貪色,有的人嗜賭。亦或好曲好戲、聽書雜耍。

像石勉這樣的小古板,吃喝玩樂於他而言似乎都不搭邊,又何況年紀小,根本不懂風月。

想用那些東西要撬動他,多半不能得手,但有一樣東西卻能十拿九穩,那就是聽書。

楚腰館中常年有說書先生坐場,依據不同客人的喜好,將不同的話本子演說出來。有長有短,各不相同。

蘇好意聽這些東西從不用第二遍,複述出來反倒比原本的還要有滋有味。

因此楚腰館中的常客最喜歡聽蘇好意說書,只是她輕易不下場罷了。

見識的多了,蘇好意自己就總結出了門道,這說書聽戲也不過就那麼幾個套路。

最受歡迎的無外乎才子佳人、刺客遊俠。

前者聽的是痴情與絕情,後者聽的是奇遇與豔遇。

而無論哪一種,蘇好意都裝了滿滿一肚子,隨便拎出一個就能講上它三天三夜。

蘇好意覺得石勉這麼小的年紀,就從家裡出來到仙源山來學藝。小小年紀懷有濟世救人之心,骨子裡必定尊崇英雄。

想要收服他只需講一個弱者受苦受難,幾乎瀕臨絕境,此時卻有一個大英雄橫空出世,扶危濟困,除惡揚善。必定能大快其心。

於是蘇好意便將之前講的爛熟的一個話本子中最精彩的一段故事挑了出來。

當然也經過了適當的改動,這裡面的英雄由原本力大無窮的俠士變成了一位醫術高超的大夫。

如此一來,人物就更貼合了石勉的心。

“話說早年間在潭州城裡,有這麼兩戶人家,一家姓王,一家姓張。兩家都是殷實人家,在當地德高望重。

王員外家只有一個公子,張員外家只有一個女兒,彼此年紀相當,郎才女貌。於是便結成了婚姻。

成親那日好一番熱鬧不提,眾人將這夫妻二人送入洞房後,也就紛紛散了。

第二天一早,丫鬟們前去敲門,請新婦給姑舅獻茶,誰想敲了半天門也沒開。

丫鬟們拿不定主意,便去請教管家。

管家一聽覺得不對勁兒,他家的大少爺是知書達理的人,怎麼會如此不講禮數?又何況張家的小姐也是大家閨秀,斷不會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那管家於是來到門外,連聲叫門,聲音越來越高,可裡頭卻一點動靜也沒有。

管家無法,只得戳破窗紙向裡看。這一看不要緊,頓時嚇得人往後仰,險些昏死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