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周逸辰是去年上元節的時候曾遠遠見過玉如璧一面,當時便留了心。

似玉如璧這等容貌,凡是了她的男子又有幾個不動心的呢?

只是她平時十分低調,輕易不怎麼出門。否則只怕來提親的更多。

雖然玉家的門第和周家比起來稍低一些,但自古有言:抬頭嫁女低頭娶媳,所以也算合適。

果然,玉如璧稍後便來向繼母請安。

顏氏十分和藹地叮囑了她幾句,說道:“你一向是個懂事兒的,不需要我多說。等會兒周家的人來了,你便陪著說幾句話就成。”

玉如璧乖巧的點頭,淺淺含笑的樣子美不勝收。

顏氏常常心裡覺得不平,因為她自己生的這兩個女兒在容貌上和玉如璧沒法相提並論。

不過她不願承認是因為自己的容貌比不上玉如璧的生母。

辰時初刻,周家的人就來了。是他家的二夫人杜氏,也就是周逸辰的嬸孃。

杜氏也不過才四十出頭,為人幹練。相看這種事,從來都是長輩出面。

而這個長輩必須能夠拿得了主意,由此可知杜氏在周家也算是有身份的。

顏氏帶著玉如璧早早迎了出去,她和杜氏自然早就認識,平日裡各家女眷聚會也是常見的。

因此甫一見面便十分熱情,顏氏攜著杜氏的手走入中堂,一疊聲兒地叫人看茶。

玉如璧落落大方地上前請安,杜氏一把拉住她,一面不捉痕跡地打量一面滿面含笑地說道:“瞧瞧,這才多久沒見,出落的更好了。小時候我見你就喜歡得很,如今女大十八變,越發叫人見了割捨不下。”

“二夫人您過獎啦,她究竟還是孩子呢!有些禮數不周的地方,您不要見怪。”顏氏很懂得在外人面前做個無可挑剔的後母。

“瞧你說的,妹妹教出來的孩子哪裡會差?”杜氏說的讓顏氏心裡十分受用。

接下來便是喝茶吃點心,順便聊一聊家常。

這時候雙方都不會把話挑明,但彼此又是心知肚明的。

杜氏來的時候身後跟著兩個丫鬟,一人拿著個首飾盒子,一人抱著幾尺綵緞。

這也是老規矩,凡是男方的長輩來女方家裡相看,到最後都要送給女孩兒一件禮物。

不過兩件禮物可是大有講究的,到時不需明說,只看送的是哪個禮物,便知道這事成與不成了。

外人若打聽也不會直接問成不成,只問送的是首飾還是綵緞。

而那首飾盒子裡裝的大多都是一支珠釵。若是滿意了,臨走前便將那珠釵給女子戴上,稱為插釵子。

若是不滿意,便將綵緞留下,說是給姑娘壓壓驚。

因為緞與斷諧音,就表示這門親事不成了。

“時候不早了,我也打擾許久啦!”杜氏笑著起身:“今日來帶了樣禮物給侄女,算是見面禮吧!還請不要嫌棄。”

當顏氏看著杜氏取出首飾盒中的丹鳳珠釵,輕輕地戴在玉如璧綠雲般的鬢髮上時,心裡的石頭終是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