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 投靠補貼(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了學生們的帶動,很多村民也開始沒日沒夜的趕起來,總產值瞬間暴漲起來。
產量趕起來之後,所有人都只想多做一些,多賺點錢,沒有心思管別人做的什麼工序,一天能做多少錢,一時間閒言碎語少了很多,村裡就這麼平靜了下來。
日趕夜趕,總算滿足了KS的需求量,學生們終於恢復了正常的作息,週末也能夠休息了。
雖然每個人都疲憊不堪,但接到手機裡銀行的簡訊提示音之後,同學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因為晚上和週末加班,這一次同學們最低的工資都有五千。為了感謝同學們的辛勤付出和村民的勤懇勞作,戴嶽特地在鎮上的酒店定了幾十桌,慰勞一下他們。
鎮上離村裡不算遠,吃過飯後董澤斌提議同學們載歌載舞的從鎮上走回來。如此景況一路上引得很多人駐足相互打聽。
得知是劉集村變壓器增產慶功,大部分人投來豔羨的眼神,第二天便有附近的村民相約著過來打聽村裡還招人不。
有人來做事戴嶽自然是歡迎的,不過村裡沒有廠房,也沒有理由對外來的村民提供補助,對於這些人該怎麼上班,讓戴嶽有些犯難。
“這個好解決啊,”付立春建議到:“可以仿照學生的情況,願意來本村上班的,可以投靠本村的親友,或者本村村民出場地、管飯,具體給多少錢由當事人具體商定,咱們不干涉。”
戴嶽盤算了一下:“目前訂單充足,投靠上百人都不成問題,就按你說的做吧,咱們不干涉他們到底給多少錢。但有一點,外村村民投靠本村的誰,生產質量就由誰負責。”
這個制度一經公佈,兩三天就招來了幾十人,本村村民的心思也活泛起來,外人過來上班,提供場地,外加一頓午飯,收二十塊不為過吧。農村的房子,隨便哪個空閒的角落都可以擺個機臺,反正自家也要吃飯,不過是添雙筷子而已,二十塊的價格賺十多塊是沒問題的。
這就是個沒本的生意,有村民竟然自己的活兒不幹,專一在外面打聽有沒有人過來做事。他們的算盤打得叮噹響,一座房子可以容納二十人做事,二十人就是四千塊,自己抽點空出來做頓飯,再加上自己做事的工資,一個月少說也有七八千,就是做事再厲害的人也達不到這個數字。
有人率先打樣,就會有人後續跟進,一時間村裡上空電話聲音不斷,進出村裡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檢視各個小組組長提交的生產報表,連續這幾天戴嶽發現人加了不少,但產量居然不增反減。
特別是前面的一二組,產量下滑的速度快要影響後面的進度了,因為前面沒東西下去,後面就是拼命也幹不了。
戴嶽信手撥通了劉德榮的電話:“劉組長,怎麼你們組人數增加最多,但產量卻下滑得最厲害?”
劉德榮叫苦到:“戴主任,這工作沒法幹了,村民們都拿著你的話當聖旨,四處招人到自家做事,好讓自己增加收入,活兒都沒人幹啦。”
戴嶽皺起眉頭:“就算要增加收入,日常的產量任務也得完成吧。”
劉德榮苦笑到:“我都沒法開口了,他們的意思是你允許的,我說了不算。”
結束通話電話,戴嶽心中冷笑,對抗主任的時候就是組長提議的,對抗組長的時候就是主任說的,總之只要對自己有利,雞毛就能當令箭。
戴嶽走到一二組去看了看,人來人往到處都喧囂得緊,很多村民家裡都有外村人在做事,村民自己電話不停,或者家裡坐著幾個人正在談條件。
戴嶽點了點人數,只要有外村人在家裡做事,每家少則一兩人,多則五六人,最誇張的是劉德銀家裡,不知他從哪兒短時間就弄來了十個人,好在他的房子大,這麼多人倒也不顯擁擠。不過因為都是生手,現場到處都是散亂銅線和絕緣膠帶,看上去一片狼藉。
這麼做還有個很大的弊病,做事的人增加,但技術員並沒有增加,所有技術員都疲於奔命,質量很難保證。
至於那句投靠本村村民,質量就由村民負責的話,根本沒有誰在乎。反正每個人做事之前村民都會講好,活兒你得幹好,要是質量有問題雖然由我負責,但處罰得你自己揹著。
再這麼做下去,要不就出質量事故,要不就浪費很多材料。
戴嶽看著這些亂像,急匆匆的回大隊部拉了一二組的電閘。
停電之後一二組咒罵聲,抱怨聲不斷,那些外村人急著找東家談判免收今天的租金,一時間村裡喧鬧的不得了。
戴嶽再次趕往一二組,半路上遇到劉德銀,他焦急的問到:“戴主任,為什麼三組沒停電,就我們一二組停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