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送別(第2/2頁)
章節報錯
“再說了,”董澤斌接著到:“咱們可有八九個同學在後面做事呢,咱不能幹那種有始無終的事兒,如果他們的任務沒完成,咱也不能安心離開不是?畢竟咱們是一個整體,來的時候一塊兒來,回的時候一塊兒回。”
說到這裡董澤斌提高了音量:“趁著臨近返校的這二十天,咱們去後面做事,還戴主任這份情,也算給咱同學幫忙,有誰不願意的,儘早提出來。”
同學們又嘰嘰喳喳的議論了一會兒,雖然有部分人臉上寫著不情願,但並沒有人明確表示不願意。
董澤斌再次壓了壓手,輕聲對李思雨說到:“我建議你們還是一塊兒去吧,雖然不搞道德綁架,但咱們出外就代表了學校的形象,如果不能集體行動,有的在前,有的在後,讓村民看到會怎麼想?”
李思雨眼角掛著淚珠:“可那個也實在太髒了。”
男同學撇嘴到:“你放心,這活兒不會讓女生去幹,後面都是分工明確的,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才能創造更高的效率。”
李思雨破涕為笑埋怨到:“你怎麼不早說?”
董澤斌問到:“你的意思是願意到後面幫忙?”
“只要不把手弄成那樣,其他的我都願意幹。”
一旁的張嫣伸出雙手搭腔到:“其實咱們的手比他們也強不了多少,除了乾淨一些,還不是一樣生了幾層老繭。”
“行,”董澤斌大呼到:“那就讓咱們奮戰二十天,感恩戴主任。”
“嗯,奮戰二十天,感恩戴主任。”
學生們心思比較單純,又是身手最敏捷的年紀,幹起活兒來比村民要快得多。
而董澤斌提出的口號是感恩,又因為安排合理,所以做事的時候不會有誰挑挑揀揀,只要有活兒到手上,都想著儘快把它趕出來。
戴嶽作為“後勤部長”,時時刻刻保障著大家的後勤供應,就連學生們返校的車都給提前找好。
這麼著趕了半個月,WIP終於恢復正常,前一段時間堆積的產品都出貨之後,這個月劉集村的出貨量竟然比上月高出百分之六十。
按說WIP恢復正常,學生們可以收手,但董澤斌又提議把手上的產品做空為止。反正還有幾天才開學,而後面的村民已經有近兩個月沒放假了,產品做空也好給幾天時間讓他們休整一下。
又趕了三天,後面的產品全部清空,不用戴嶽開口,為了表示對學生們的謝意,付立春提議在村裡為他們辦一席富有本地特色的送行酒。
雖然天氣炎熱,但這裡的氣氛更火熱,學生和村民載歌載舞,前面很多被投靠的村民也前來湊熱鬧,和投靠自己的學生依依惜別。
終於到了分別的時刻,這一刻天公也作美起來,不再是烈日炎炎,反倒是送出一絲絲涼風。
接學生的車停在村口,那些被投靠的村民扛著同學的行李箱,像送自家孩子去讀書一樣,一路上叮嚀不斷。
其他的村民也停下手頭的工作,在路邊鼓掌歡送學生。
戴嶽和董澤斌走在隊伍的最後面,相處這兩個月來,戴嶽經常能從董澤斌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當年戴嶽也是學生會的積極分子,也曾組織過同學們一起出去打工。
那時候他也是同學裡威望很高的人,做什麼一呼百應,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兒,根本沒什麼困難能夠打倒他。
出了社會之後,按說說話做事更成熟,卻感覺再也放不開手腳。
這些天戴嶽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也許是某個環節沒有做好,或者乾脆遺漏了什麼,所以讓他迷失在村民的各種矛盾之中不能自拔。
眼下因為有董澤斌的幫忙,所以幾件矛盾的事情能夠得以解決,但董澤斌走後,類似的矛盾定然會重演,到時候哪裡去找董澤斌幫忙呢?
一路送到村口,村民一句句叮囑同學們明年再來,同學們站在車門旁久久不願上車。
董澤斌好言安慰同學之後,過來和戴嶽告別:“戴主任,我走了,咱們隨時聯絡,明年再來你可一定要歡迎我們哦。”
戴嶽笑了笑:“當然歡迎了。”接著他誠心向董澤斌問出盤桓在心裡很久的問題:“小董,在村裡工作兩個月,你覺得村裡和學校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董澤斌有些茫然:“村裡和學校有可比性嗎?”
戴嶽鄭重到:“不說可比性吧,你就說說按你個人的感覺而言,村裡人和學生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董澤斌想了想:“就我的感覺,嗯,學生肯定比村裡人要單純得多。另外,學生們大多數還有理想,村民就不好說了。”
戴嶽若有所思的點頭,董澤斌叫了兩聲,見他沒答話,便揮揮手回頭上了大巴車。
村民們跟著大巴車追出好遠,一路上學生不停揮手,村民們不停叮囑,直到上了大路,才終於和學生們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