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沒開口,倒是付立春附和到:“所以咱們得想辦法提高技術員的待遇,不然誰還願意鑽研技術?”

戴嶽點點頭:“所以咱們要把技術員的優勢利用起來。比如技術員推薦,不管哪位村民,只要家裡投靠人數超出規定人數,必須所有技術員考核,如果全體技術員透過,確定不會浪費材料,也不過多佔用技術資源,便允許投靠,只要有一個技術員反對,則不能進行投靠。這是一個多贏的方法,技術員可以為村裡培養更多的熟練工人,他們自己也可以拿點補貼。”

“太好了。”李丹贊同到:“登紅和權叔都見過我哥嫂做事的,完全沒有問題。”

付立春想了想:“這似乎還是有漏洞,如果技術員之間私相授受呢?”

戴嶽說到:“那就再加一個組長簽字,畢竟投靠人佔了組裡的資源,讓組長簽字同意並不為過。”

付立春又思索片刻:“這樣也還行,不過會不會顯得太繁瑣了一些?”

戴嶽長舒一口氣:“沒辦法,總有喜歡鑽空子的人,那咱們就儘量繁瑣一些,儘量不被鑽空子。另外,凡是經過技術員考核,組長簽字同意的投靠人,村裡可以考慮出十塊錢投靠費。畢竟人家是實心幹活,而且技術也能滿足村裡的要求。不像那些村民當生意一樣招過來的人,這些考核過的人都是能給村裡帶來利益的。”

再三斟酌完成細節之後,戴嶽將公告發了出去,聽說透過考核村裡會發放投靠費,那些原本在人數之內的投靠人也要求參與考核。

雖然考核透過會讓村裡多花點錢,但戴嶽樂於見到這樣的事情。畢竟一個熟練工人每天能為村裡帶來的利益絕不止這十塊錢,村民也能因此多點收入,這是多方都得利的事情。

當然,有人歡笑就有人憤怒,劉德銀當做生意招來的那些人沒有一個透過考核,他只能按照規定帶著兩個人慢慢做。雖然也有額外的收入,但跟他之前幻想的招幾十人做事,再加上自己的工錢,輕輕鬆鬆月入過萬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免不了一天天的抱怨不斷。

人嘛,很難做到人人都喜歡,一件事情也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所以當有人把劉德銀的怨言傳到戴嶽耳朵裡時,他只是一笑了之。

有了技術員考核,大部分村民知難而退,不過是邀上一兩個至親在自家投靠,村裡終於平靜了下來。

這樣下來一段時間,戴嶽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因為前面人數眾多,每天能投產超過十萬產品下去,但最終每天的出貨量卻仍是維持在八萬左右。

這樣持續下去就造成了一個惡果,前面已經投產完畢,轉到了下一個訂單,而後面訂單量才完成六成。按照KS的說法,這叫WIP異常,會有很大的風險。

負責採購的總監胡金輝正告戴嶽,如果不能將WIP恢復正常,KS將暫停合作社的採購,直至WIP正常為止。

生產管理經驗並不多的戴嶽詢問何澤鵬解決辦法,何澤鵬的強項是工程技術,對於這個他也有心無力。

戴嶽橫下心來準備去請教劉登峰,畢竟他做過多年的基層生產線管理,有相關的經驗。

對於上次劉登峰明著要官,何澤鵬仍耿耿於懷:“這樣的人還是不沾惹為妙吧。”

戴嶽笑到:“劉登峰可拿著生產統籌的工資呢,現在WIP不合格,他得負責任。”

何澤鵬仍是搖頭:“就怕他越負起責來將事情弄得更復雜。”

戴嶽嘆到:“哪來那麼多有才有德的人呢,我現在只取其才,對於德,只要留心控制應該沒什麼問題。”

對於戴嶽的突然造訪,劉登峰有些受寵若驚。

自從上次拿到何澤鵬的把柄做了生產統籌之後,他發現有劉德榮劉登紅等人在,這所謂的生產統籌不過是何澤鵬為了塞他的嘴給的一個虛銜而已,除了每天揹著手在村裡轉上兩圈,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況且上次村民對於M10的不滿很快因為學生的到來能夠拿補貼而平息,一點也沒顯出他的作用。

這一次戴嶽親自上門求教,一定得好好利用,我劉登峰就是要成為劉集村叱吒風雲的人物。

有心顯擺顯擺的劉登峰很正式的解釋到:“WIP是指在製品管理工作,是對在製品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的工作。在加工裝配型的工業企業中,搞好在製品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調節各個車間、工作地和各道工序之間的生產,組織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平衡的一個重要槓桿。合理地控制在製品、半成品的儲備量,做好保管工作,使它們不受損壞,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節約流動資金,縮短生產週期,減少和避免積壓。”

說到這裡,見戴嶽一副認真聽講的樣子,劉登峰昂起了頭:“就拿咱合作社來說,那些堆積的在製品所產生的材料、加工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你有沒有覺得訂單越做越多,但村裡的錢卻越來越少?”

戴嶽點點頭:“確實是這樣,再這麼持續下去下一批訂單都沒錢採購原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