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劉同心都說不給做了,村民們這下真慌了,劉德仿上前到:“同心叔,不是我們不肯多纏一圈銅線在針腳上,是劉德成煽動我們的。他說多纏一圈不是我們的事兒,所以我們必須同心協力不能讓戴主任得逞。”

劉德成慌忙上前到:“劉德仿,你瞎放什麼胡屁呢,我是這樣說的嗎?”

劉德仿說到:“雖然不是這樣說的,但意思就是這樣。”

劉同心淡淡到:“德成這樣說是沒問題的。”

“啊?”劉德仿不明白劉同心是什麼意思:“叔,你也贊成咱們不纏?不纏就做不成啦。”

劉同心說到:“可以這麼說,但不能這麼做。是的,現在是經濟社會,什麼都要談錢,可是你們賺錢的時候也不能忘了咱們幾千年來的美德。幫人纏一下怎麼了?加快生產進度,提高整體效率,這樣才會有更多更好的訂單進來,咱們也才能賺更多的錢。反過來看,幫人不就是幫自己嗎?”

戴嶽豎起了大拇指:“還是老同志說話有水平。”

劉同心咧嘴笑了笑:“這不是水平不水平的事,心裡有大局觀,願意付出絕對不是什麼壞事,老話不是說了嗎,吃虧是福。”

劉德榮小聲嘀咕一句:“可不能就咱們劉家吃虧啊。”

劉同心冷冷到:“登紅說過,工序定價的時候本來就向前傾斜。我也瞭解過幾天,雖然平均工價是一百三十五,但劉家的人工資基本都在一百四一百五,付家持平,後面的都在一百三一百二,你拿了最多的錢,多幹一點點又怎麼了?更何況只是舉手之勞,根本不影響效率。”

劉德榮嘴巴張合幾下,不知道說什麼好,劉同心像抓小雞仔一樣拎起他的肩頭:“還不滾過去給戴主任道歉?”

劉德榮囁嚅到:“我都不知道錯在哪兒了。”

劉同心喝到:“事到如今還不知錯?那我告訴你,作為公民,你錯在自私自利;作為村幹部,你錯在沒有大局觀,沒有覺悟,思想不夠先進。”

劉同心出口的每一個字都敲在劉德榮心上,打得他有些懵,蔫蔫的朝戴嶽低頭到:“戴主任,我錯了,希望你能原諒我。”

老實說,戴嶽做好了和劉德榮扯皮到底的打算,沒想過他會道歉,一時還不知該怎麼接話。

劉同心上前將劉德榮拉到一邊:“戴主任,德榮他知道錯了,我相信他以後不會這麼自私自利了,還希望你能原諒他,順便賣我這張老臉一個人情,這個繞線段還是照舊讓劉家做吧,我保證以後劉家能夠按照你的要求百分百完成任務。”

戴嶽忙到:“劉大爺言重了,如果能夠原封不動的做下去當然更好。”

劉同心轉頭揮揮手:“好啦好啦,都回去幹活吧,把線多纏一圈拉緊一點,多快好省的把活兒幹好。”

總算是解決了這個事情,除了繞線將銅線拉緊之外,何家配線段也將線圈壓下去,其餘各段都儘量將產品做好,力爭不給下一段製造麻煩。

相互配合著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發現出貨量高了很多,生產過程中積壓的產品大大減少,公司WIP考核評為優秀,再一次下了個三百萬的訂單。

對於村民來說,訂單量越大越好,甚至一年只做一款產品是最好的,這樣就省去了換產需要的熟悉時間。就在這段時間裡,速度最快的劉德仿兒媳李丹一天的計件工資經常超過二百,劉家最普通的人也能維持平均工資。後面各段只要稍稍努努力,都能在平均工資之上。

每天工作完成吃完飯的時候,村民都喜歡端個飯碗或坐或站在陽臺上,隔壁鄰居之間相互交流一下做事的時候遇到的煩心事或者搞笑事。

這天幾家人又湊在一塊兒吃晚飯聊天,相互之間說說笑笑著,劉德權轉頭順口來了一句:“丹丹今天又超二百了吧,這樣下來一個月可是六千多呢,在市裡可算高收入了。”

李丹是個年輕媳婦兒,平常就是悶頭做事話不多的人。她坐在陽臺上只是留心其他人有沒有好的工作方法順便透下氣,聽到劉德權這樣說,淡淡的笑了笑沒有答話。

劉德權轉頭朝另一邊正在大口扒飯的劉德成老婆李淑苗笑到:“看到沒有,侄兒媳婦一天可以做二百多呢,你這個做嬸子的才勉強在平均線上掙扎,人比人氣死人啦。”

李淑苗白了他一眼:“還說我呢,你一個大男人能做多少?”

劉德權說到:“我雖然不如丹丹,不過可比你強多了,再練上幾天我也能達到二百。”

怪只怪自己動作慢,李淑苗辯解到:“十個指頭有長短,哪能人人都那麼快。”

劉德權笑到:“慢也沒慢成你那樣的吧。”

李淑苗覺得受到很大羞辱,收起筷子敲了下碗:“慢又怎麼了?吃你家大米了?”

“耶,”劉德權笑了笑:“看看這個婦人,開個玩笑居然還能真生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