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全面鋪開,公司派來的技術員全都忙了起來,稍微閒一些的戴嶽想請他們吃頓飯表示感謝都沒有時間。

這天戴嶽正巡視到一組,驀然看見三組配線的技術員曾今站在劉德權家門口,身後還跟著幾個何家的人。

戴嶽湊了過去:“在交流學習嗎?”

曾今看到戴嶽,馬上抓起一把產品過來:“戴主任,你來得正好,你看看他們這產品是怎麼做的。”

雖然也曾到公司參觀過,而且變壓器也生產一段時間了,但是對於細節方面戴嶽還不甚明瞭,他反覆翻看變壓器:“這有什麼問題?”

曾今解釋到:“繞線是沒問題,但他們為了追求速度,掛線不規範。”說到這裡曾今取下作業指導書對著圖片說到:“按照規範,繞制的線必須歸槽,而且要掛在相應的針腳上,但是你看這些,線是歸槽了,但沒有在針腳上掛住,後面再操作之後所有的銅線攪和在一起成了一團亂麻,導致我們配線根本沒法搞。”

說完曾今又拿起電子鉗現場配線給戴嶽看,配線之前必須得把亂成一團麻的線頭解開,原本標準工時二十秒的產品,一分多鐘才弄好。

一旁的何元海說到:“戴主任你看,他們就為了自己賺錢,不顧我們的死活。原先我們一天可以做一百多塊,現在只能做幾十塊了。”

劉德權急忙起身辯解:“不是我弄成這樣的,我本來掛得好好的,後面誰知道會弄成這樣。”

戴嶽比對了一下產品,又看看劉德權的操作,好像確實沒問題,但產品怎麼就成一團亂麻了呢?

戴嶽放下產品:“劉登紅呢?”

曾今說到:“劉登紅挨家挨戶看操作手法去了,不過實際上我走了一圈,基本上沒有幾個能將線掛緊的,畢竟這樣比較浪費時間。”

戴嶽關心的問到:“這樣操作對產品質量有沒有影響?”

曾今回到:“質量倒沒什麼影響,但是後面做事的可就難了。”

“這怎麼行,”戴嶽喝到:“咱們找劉德榮和劉登紅去。”

出了劉德權家,沒過幾戶人家就看到劉登紅和劉德榮正在劉德仿家爭論。

“你這孩子,以前看還好,這幾天才發現你天天胳膊肘朝外拐,”劉德榮手指恨不能伸到劉登紅眼眶裡去:“你就告訴你,你是不是還姓劉?”

劉登紅推開他的手:“榮叔,這和姓劉不姓劉有關係嗎?不管是誰沒按照規範做事我都要管。”

劉德榮說到:“誰沒按照規範做事呢?你看看他們,都把線掛在了針腳上,但是這CNC轉動速度太快力太大,把線頭拉脫了這能怪誰?”

劉登紅說到:“那就只能證明你們沒把線掛好,如果掛好拉緊,CNC是拉不脫線的。”

“話不是你這樣說的,”劉德榮說到:“這銅線比頭髮絲都還要細,怎麼拉?拉線的時間算不算工時?”

戴嶽身後的何元海聽不下去了,上前說到:“老劉,總不能你們省了時間,然後讓我們倒黴吧。”

劉德榮轉頭看了看:“你可以讓戴主任跟公司商量,加點理線的工時嘛。”

戴嶽說到:“劉組長,你也別跟我扯這些野棉花,只要你們按照規範操作,大家自然都不會找你。”

劉德榮轉頭扯下作業指導書:“戴主任,你自己看,自己操作,看看我們是不是按照規範在做。”

劉登紅接過作業指導書將戴嶽拉在一邊:“戴主任,實際上繞線的村民都是按照作業指導書操作的。”

“既然是這樣,那不應該出現爭端啊。”戴嶽說到。

劉登紅說到:“如果是在流水線上操作,產品不用到處轉運,那麼打結度將會好得多,但咱們不是沒那個條件嗎,產品在盤子裡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銅線這麼細這麼軟,反反覆覆幾次不就打結了嗎。只有前面的辛苦一點把線在針腳上多纏一圈,拉緊一些才能防止在搬運產品的時候銅線打結。曾今對繞線的技術操作不熟練,而榮叔是個從來不肯吃虧的人,所以我只能用作業規範壓他,但是實際上他們作業是沒問題的。”

戴嶽轉頭看了看劉德榮,他正神在在的等著戴嶽上機臺自己操作一番看效果呢。

戴嶽思慮一下,當初之所以引進變壓器這個專案,就是想讓村民們能夠互幫互助,沒想到考驗這麼快就來了,而且還是最難對付的劉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