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工廠(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登峰雙目平視,沒有答話。劉登紅說到:“對啊,他是組長,我是組裡的技術員。”
“不錯嘛,”戴嶽笑到:“都是幹部。”
戴嶽看了看流水線上空著的大批機臺:“既然產品利潤薄,為什麼不能將價格抬高一點?這樣利潤夠了,員工的工資也可以加起來,公司不就可以進入良性迴圈了嗎?”
“加價?”劉登紅冷笑:“能維持現在的價格就不錯了,電子變壓器這個行業,只要你掌握了技術,入門成本是很低的。”說到這裡他指著流水線上的空機臺:“這些CNC,一臺兩三百塊,網上大把的有,有六七臺就可以開工了,只要在客戶那裡稍微能打通點關係接到訂單,十多個人就可以開工。這樣的小作坊成本低,所以他們把價格一壓再壓,導致了許多大公司生存環境非常惡劣。”
劉登峰笑著揮揮手:“就你能,分析起來頭頭是道的。快去線上看看吧,免得員工把東西做錯了。”
劉登紅走後,劉登峰繼續介紹到:“其實也沒有他說的那麼難,先前公司還和很多監獄簽訂過加工合同,那裡人員比較集中,而且工價比外面也要低,現在一直都還有合作。”
戴嶽眨眨眼睛:“既然那邊有這麼好的條件,那廠裡何必還高薪請工人?全部交由他們去做不就好了嗎。”
劉登峰支吾幾聲說到:“那裡面的人素質不夠,產品質量無法保證。”
好在劉登峰炫耀式的拉著進來逛了一圈,讓戴嶽心裡基本上有個底,待會和廠長談的時候不至於露怯。
正在這時何澤鵬的電話又打了過來:“戴主任,我剛剛聽到保安說你已經到廠裡了?”
戴嶽忙到:“我馬上過來。”
和劉登峰打了聲招呼,戴嶽急忙趕往寫字樓。
寫字樓和車間一樣,裝潢比較陳舊,看來公司有些年頭了,而且最近幾年效益應該也不太好。
何澤鵬正在樓梯口等候,看到戴嶽之後迎上來,直接將他帶去了廠長辦公室。
廠長辦的面積不小,不過陳設很簡單,一個辦公桌,一個檔案櫃,牆上掛著一副‘馬到功成’。
另一邊擺著沙發茶几,有個高高瘦瘦的中年人正彎腰擺茶具。
何澤鵬和戴嶽走了過去,中年人抬頭伸出雙手:“你是來自家鄉的父母官?”他的普通話裡夾著鄉音,這是很多常年在外的人的習慣。
戴嶽也伸出雙手:“父母官不敢當,村官吧,你也是咱市裡人?”
何澤鵬介紹到:“這是楊振中廠長,和咱們同市不同鎮,這位是戴嶽戴主任。”
“哦,那這算不算他鄉遇故知?”
“當然算啦。”
倆人寒暄幾句,賓主落座之後楊振中倒起功夫茶:“咱們入鄉隨俗,這邊都流行這個。”
輕輕呷了口茶,沒有經歷過商業談判的戴嶽開門見山:“楊廠長,聽說咱廠裡有外發的加工活?”
楊廠長點點頭:“是小何跟你說的吧。”
戴嶽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座談會的情況:“咱們村裡有富餘的勞動力,而且內陸地方工價肯定比這邊要低,如果楊廠長能把活兒發到村裡做,肯定是個雙贏的局面。”
楊廠長遲疑一下:“戴主任為了村裡發展可真是勞心勞力啊。”
戴嶽靦腆的笑了笑:“做一天和尚,至少要敲一天鐘嘛。”
“我能理解戴主任的苦心,也為咱村裡有這樣的當家人開心,不過嘛。”楊廠長話鋒一轉:“咱公司的客戶都是國際有名的公司,比如富西康、IBW,這些都是對質量要求非常嚴格的企業,村裡人沒經過專業培訓,能不能做好這個東西哦。”
戴嶽微微一笑:“村裡好多人都在公司上班,能不能把東西做好,楊廠長心中應該有底吧。”
楊廠長又遲疑了一下:“我們是十分願意與戴主任合作的,不過戴主任可能來早了點。”
“為什麼?”戴嶽問到。
楊廠長解釋到:“廠裡的外發加工一直是與監區合作,這個小何是知道的。咱們要等監區的新合同談妥以後,才能把活兒分給戴主任。”
戴嶽追問到:“為什麼一定要先和監區談?”
楊廠長說到:“監區的人工一天六七十塊,可六七十塊村裡人肯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