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之眼,未指六耳獼猴,只是指三心二意道心不穩之輩。因為道祖太大,六耳獼猴太渺小,小得道祖都看不到他,自然不會有在意一說了。

同樣,因為洪荒太大,一言一行都會引動天地變換,所以對六耳獼猴一生造成了永久孤獨。

六耳此生求道無門,唯有菩提老祖願渡眾生不問跟腳不看他人,只覺得是眾生苦者,便該渡。

他從菩提老祖那裡感受到了佛性仁慈,故而心動欲入佛教,方才有了真假美猴王一劫。

孫悟空被冒充,心中惱怒不已,舉起金箍棒就打,然而這一時他腦海裡莫名其妙浮現出了那個女子說的出箴言。

天地大千,眾生一線。同根異源,相生相殺,本我歸何其?

孫悟空舉起的棒子頓住,棒子下是一隻頭生六耳的靈猴,眼中有著恐懼不安有著孤獨寂寞,有著被天地遺棄的辛酸苦楚。

他終究還是沒能打下那一棒孫悟空立起棒子,單手叉腰,一手握棒,嘆道:“你去吧,今日留你一命,望好生修持,終有身成正果時!”

六耳獼猴謝之,謝孫悟空,亦拜謝靈山諸佛,他沒有什麼雄心壯志,沒有什麼逆天改命,他只是想活著,活下去,僅此而已。

他與孫悟空永不可能相同,雖同樣是天生地養,可孫悟空是得天眷,得聖顧的。他六耳是得天地厭棄,眾生不喜的。

孫悟空齊天大聖的傳說傳遍三界成為無數人心中的英雄。如果說孫悟空是在眾生眼裡在他自己眼裡是驕傲的,那麼六耳獼猴便是卑微到塵埃裡的存在。

六耳拜謝後,徑直出了西天大雷音寺,成為了第二個可以走出大雷音的妖怪!

六耳獼猴去了不夜天城,然後投入妖族,走進萬妖之殤,成為妖族,接受他的新身份,安心穩身潛修行。

孫悟空看著灑脫離去的六耳,心中漣漪生之,他沒有表現出來,只是與諸多神佛打了個稽首告別後,便回到唐僧身邊繼續西行。

他曾也是嚮往自由渴望自在的妖,可如今頭上的金箍,身上的僧衣,皆在束縛,舒束縛所有的自由。

孫悟空只希望西行早日結束,他可以重歸山林,看天看地,遊玩山水之間,心無羈絆心無束縛。

唐僧一行續前行,直到了火焰山前。

火焰山遙八萬裡,火光大地有聲名。火煎五漏丹難熟,火撩三關道不清。萬里火焰焚燒一方成火獄,來自三十三重天上太上丹爐之火,哪怕只是一點爐中火,落入凡間便是天地災難。

翠雲山裡的鐵扇公主,遙看山前唐僧一行人。

這扇是借還是不借?她拿不定主意,只有看牛魔王的決定。

而牛魔王則是前往碧波潭赴萬聖龍王的宴請,顯然是在推諉。而至於那隻玉面狐狸,沒有迷惑牛魔王的玉面狐狸,只有天城萬花閣裡的花魁玉面仙子。

孫悟空即便心知當年七大聖結盟誓言早已破滅,七位結義兄弟亦恩情散去,他如今的身份恐怕還是來之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