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地球的教育意義(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當隨風茫然不知所措之際,突然間,天邊一道金光迎面射來,到他身前便即化為人形,乃是一名綵衣女子,看年齡約摸三旬,遠遠地撫胸施禮,開口問道:“不敢請教,來者可是隨風道友?”
隨風還在迷糊,不自禁地就脫口而出:“在下隨風……此處可是天上?閣下可是仙家?”
那綵衣女子掩口而笑道:“非也,吾非仙家,與道友相同,皆凡間修真者是也——此方天地乃是青丘世界。”
隨風心說這是啥意思了?“界王”不是說要助我飛昇,怎麼卻來到了這麼一個地方?青丘世界……跑錯路了吧?難道世傳紅塵三千,果然在我清玄之外,還有別的世界嗎?
他就這麼懸在空中發愣,對面那女子反而面露詫異之色,試探地問道:“請教,道友是否識得我藺師姨?”
“藺……師姨?”師姨這稱呼倒也新奇,不是一般都說師叔的麼?
他卻不知道,在青丘世界的修真者中間,女性佔了絕對大的比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青丘修真界近乎於女尊男卑——當然凡人中卻並非如此——所以不象男權社會那樣,即便對於女子,也往往會借用男性的稱呼。
比方說地球上的中國古代,最早對於貴族女性的稱呼就是“女公子”。
在青丘修真界,則男子稱師叔、女子稱師姨,各隨其性別——當然啦,也沒有師舅、師姑之類叫法。
綵衣女子解釋道:“我藺師姨名諱是上馨下寧。”
隨風恍然大悟:“藺道友啊,在下確曾有過一面之緣,卻並不知她出於這青丘世界……”藺馨寧當初穿越去清玄世界,遵照“靈樞秘境”的規矩,自然不能明言自身來歷,隨風也僅僅猜測她並非清玄之人罷了。於是他隨口便問:“藺道友身在何處?”總算有個認識的人啦,不至於兩眼徹底一抹黑。
綵衣女子皺眉道:“原來,隨風道友並不曉得藺師姨之事。她已於七年前破境飛昇,登天為仙了。”
隨風聞言,不禁略略吃了一驚。就聽那女子續道:“區區姓澄,腆為無意觀主,前數日藺師姨突然託夢於我,說她世外一友名喚隨風,將要借本世登仙,特命我來接引……”
“借貴世登仙?”隨風還有點兒迷糊,“此何意耶?”
姓澄的女子道:“我亦不知,但醒來時,枕邊卻憑空生出一枚素箋,奉命贈與道友。”說著話就從懷裡掏出一片寬窄有如手掌的白紙來,先用食、中二指夾住,然後輕輕一拈,那張紙便如同風中落葉一般,飄飄蕩蕩,朝著隨風當面飛來。
隨風伸手接過,翻過來倒過去地瞧瞧,白紙一張,上面別說文字了,就連圖畫都沒有。好在他也是頂尖的修真者,腦筋靈活,清玄世界又本有用玉牒記載資訊的傳統,於是試著將白紙貼上額頭,果然,當即就有一股意念滲入腦海之中。
不過這意念並非來自於藺馨寧,而是來自張祿。張祿的意思,清玄世界的飛天之途既已受阻,即便他是仙人,也不能保證百分百地把隨風扯到天上去,於是乾脆送他來這青丘世界。只要他能夠儘快探明青丘世界的元氣奧妙,藉此方天地元氣衝出那最後一步,便自然登天成仙——我在天上等著你啊,還有事兒要請你幫忙,你可千萬別耽擱了。
隨風這才心中一塊石頭落地,當即收起素箋,重新向姓澄的女子行禮致意。那女子說了,就請隨風跟隨她前往無意觀,擇處修行,同時,希望在隨風破境飛昇之際,可以允許無意觀的門人弟子們觀禮。
隨風自然無有不允,於是便跟隨澄姓女子前往,一路上釋放感觀,探查此方天地的元氣分佈狀況、執行特點,同時也主動開口詢問相關青丘的情況。
相比清玄世界來說,這青丘世界非常貧瘠,絕大多數地方元氣稀薄,但獨有三座名山連通地脈,有濃厚的元氣包裹,就此留下了修真傳承,這三座名山也因此造就了三大修真門派——無意觀所在的回凰嶺正是其中之一。
無意觀中,內外門弟子總數在三千左右,七成是女性,三成是男性。隨風在入住後經過了一番考察,據他判斷,是因為此世的修真之道、功法特點更適合於女子,所以才會自然而然地女修多過男修。
他本來就已經達到渡劫期了,隨時可以破境飛昇,不過因為天地法則的不同,原本的境界在青丘世界多少會受到一點兒折損,說白了就是連降了好幾級。再加上他化神之後一直修煉吸納龍屍戾氣的功法,而在青丘世界卻並無戾氣可用,重新再修,也難免事倍而功半。
就這樣在無意觀整整修行了三年,隨風這才終於再次達到就差臨門一腳的渡劫境界。在通告了澄觀主以後,澄觀主便即大撒名貼,遍邀同道前來觀禮——終究無論在任何一處修真世界當中,飛仙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啊。
當然啦,隨風的來歷只有天知、地知,他本人知道,還有澄觀主知道,無論對觀內還是觀外,都只聲稱是化外散修,得大機緣才能成道,故而投入無意觀來衝擊那最後一步。十年前有藺馨寧破境飛昇,十年後又有隨風繼之,這種頻密程度自然可以大大抬升無意觀的聲望,又怎能對別派加以隱瞞,不盛邀他們來觀禮呢?
基本上跟隨風在清玄世界“飛昇”之際,遍邀附近小門派,是一樣的道理。
隨風在眾修真聚集之後,忍不住低聲對澄觀主說:“我之所來處,論天地之壯美、元氣之馥郁,都遠非貴界可比,然而那裡道德淪喪,修真墮落,幾如鬼域一般。貴處修真能與凡人和諧共處,料必飛昇之途暢通無阻,自我之後,相信貴觀還陸續會有同道飛昇的……”澄觀主趕忙點頭致意:“多承道友吉言。”
但隨風隨即又說了:“在下為何要來貴處以求飛昇?乃是因為所來之處修真踐躪凡人,趨若牛馬,遂導致仙人不喜,從而斷絕了飛天之途。還望貴處引以為戒,勿蹈覆轍。”
“敢不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