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謎團(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仲子圭才剛邁入無人境,便即交卸侯府事務,躲到鳳翼山裡去隱居修行,迄今已然將近三十年了。
一般的無人境雖號隱修,其實未必能夠徹底拋卻紅塵俗事,對於門派中事務,以及子女後輩,都始終關注著,需要的時候也會加以干涉——比方說唐瑩,再比方說掛著流雲宗太上長老名號的獨孤恨。要知道“太上長老”也是長老,對於門中之事是有發言權的,逢有要務,還必須要請你發言甚至出手。
只有公仲子圭,貌似真的啥都甩手不管了,就連歷侯都不清楚他究竟身在鳳翼山中何處修行,臨時想找他幫忙都找不到。故此公仲子圭在同道中的存在感和聲望才會很低,於無人境中,排名僅僅在支離異之上而已。
這是因為雖然很難判斷他的成長速度,但人好歹在悶頭苦練啊,不象支離異,俗事牽絆太多,最後甚至還幫忙桓家競選,進而當上了政元天子的宰相……這般旁騖不斷,他不墊底誰墊底?
然而閉門造車終究難出成果,而武道又不象某些術法流派那樣,面壁數十年一動不動而竟能破境的,公仲子圭其實三不五時便會潛下鳳翼山,化妝改名在俗世中輾轉,以期發現對自己有用的功法。他獨來獨往慣了的,正是怕被歷府牽累,所以才假裝閉門修行,還不讓人知道自己究竟身在山中何處。
然而二十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被他發現了一處上古術家遺蹟,掘出了那三枚鈴鐺。雖然暫時還無法使用,但甫一接觸,便覺內中深含大道,於是便開始嘗試術武雙修之途。
他或許是天賦異秉,也或許那三枚鈴鐺果然奧妙無窮,苦研十年,終於被他觸控到了術法的門徑。其後公仲子圭就將三枚鈴鐺拆分開來,分賜三人,以期他們走上與自己相同的道路。至於什麼“恐怕壽數不永”,“自身不合術法”之類,其實都只是藉口罷了——那會兒他擺脫了鈴鐺,照樣能夠繼續修煉。
聽對方說到這裡,張祿忍不住插嘴:“你究竟為何會將攝魂鈴交給霍君宇呢?”隨即掰掰手指頭:“絕綱鈴給了公仲桁,與你同族;斷脈鈴給了白公衡,是你外甥孫;那麼霍君宇……”
公仲子圭面色微微一變,隨即苦笑道:“欲斷塵緣,有些事請恐怕不能永遠埋藏心底啊……那是一段孽緣,都是少年時候不修德所致……”
說是不想“永遠埋藏心底”,其實他還是並沒有把真相合盤托出。根據張祿等人的猜測,那霍君宇大概也跟公仲子圭有什麼血緣關係吧……難道是他的私生子?年歲上不大合得上……那麼是私生孫,私生曾孫?
總之,當時正碰上霍君宇被宗門開革,懊惱頹喪,眼瞅著人生就要永遠沉淪下去,公仲子圭得知此事,就隱瞞了身份,只以“前輩”之名,編一套瞎話,把攝魂鈴交給了霍君宇。回想前事,他不禁嘆息道:“不想君宇心志不堅……也說不定他心內本有疾病,再加上境界低微,竟然受不得攝魂鈴的誘惑,急功近利。給他鈴鐺,本意是助他,卻不料想反而害了他……”
霍君宇為了能夠儘快發揮鈴鐺的功用——說不定他還想修煉有成,回去報仇雪恥呢——竟然用活人做試驗,其後為怕暴露,還把實驗品全都殺了滅口,就此惡名遠揚,終為“大老”支離異所擒。可倘若是旁人還則罷了,支離異一見攝魂鈴,當場就驚了——原來“升遐會”之外,還有人在偷偷摸摸地研究術法啊!
他這天垣朝第一大特務頭子不是蓋的,透過某些蛛絲馬跡,廣為調動黑暗力量,竟然最終把連霍君宇都不清楚真實身份的“前輩”公仲子圭給挖了出來。二人見面後一交談,支離異本想把公仲子圭也引入“升遐會”,但是公仲子圭問了,你們結夥兒研究術法,出了什麼成果沒有?啥,還沒摸到門兒哪?那我幹嘛要跟你們合夥?
公仲子圭向來獨來獨往,再加上研究術法已窺堂奧,雅不願加入“升遐會”,不僅如此,他把自己的收穫略提一二,就驚得支離異目瞪口呆,差點兒要納頭便拜了。最終兩人達成協議,支離異不把公仲子圭及三枚鈴鐺的事情洩露給“升遐會”知道,也不嚴懲霍君宇,作為交換,公仲子圭把自己修行的心得傳授給支離異,並且承諾倘若真有登仙之日,也會把三枚鈴鐺遺留給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支離異挾持了公仲子圭,因為他從此就把霍君宇收入麾下,表面上說我幫你看著君宇,一步步導他邁歸正途,其實是把霍君宇當成了捏在手心裡的人質。
其實對於上述所謂“真相”——因為具體細節很多都無從驗證——自從確定支離異就是“大老”,而公仲子圭就是“前輩”之後,張祿將兩者聯絡起來,早就大致摸清楚了脈絡了。他唯獨難以索解的是:“霍君宇死後,攝魂鈴並未落於在下手中,而是交給了‘升遐會’,而在下也與前輩無親無恩,你為什麼會想到把攝魂鈴託付給我修煉呢?”
公仲子圭苦笑著反問道:“你以為支離異事事都會向我稟報麼?何況他還害死了君宇……”
其實這是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必然結果。首先對於霍君宇的真實身份,就連公仲桁、白公衡他們也不清楚——因為事涉隱私,實在不便跟晚輩明言啊——公仲子圭只是跟他們說,此子雖然年輕,卻頗有術法天賦,故此才將攝魂鈴傳授於他。等到霍君宇被政元天子所殺,支離異不好向公仲子圭交待,有一段時間就故意避著他們幾個走,絕不再傳訊息。
所以公仲子圭只是知道霍君宇死了,他當時還另有要事,不克分身,就命白公衡去回收攝魂鈴。不過命令是這麼下的:以自身不暴露為第一要務;看攝魂鈴落在誰人手中,此人若也有術修的天賦,可嘗試命其繼續修煉……
白公衡曾經隱約聽到過“升遐會”之事,感覺張祿既跟“升遐會”存在著若有若無的關聯,或許真有修行術法的天賦吧;再加上當時張祿是身處唐瑩別邸之中,白公衡怕是出手傷人,硬奪攝魂鈴,反易暴露自己,所以就自作主張,誘惑張祿去修行攝魂鈴啦。
聽到這裡,張祿不禁微微而笑:“公仲前輩所言不盡不實……其實你是想要為霍君宇報仇吧?”
公仲子圭從來都沒有光大術武雙修之途的用意,之所以分賜三枚鈴鐺,只是想讓自己的同族、親眷可以邁上已被證明確實有效的這條修行道路而已。他又何愛於張祿,要跟白公衡說,可將鈴鐺下賜給張祿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