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祿覺得自己已經身處死亡的邊緣,但精神卻陡然一振——有可能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吧——他竭力睜大眼睛,朝著高聳入雲的天柱望去。

原本群妖環繞,身上各有黑霧縈迴,透過高舉的雙手連線天柱,使得半截天柱也都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濃靄。但此刻三大妖王都已離開位置,就理論上而言,陣勢已無法繼續維持,但天柱上的黑霧卻並未消散,反而開始猙獰地盤卷、流動,並且顯得越來越是濃稠。

並沒有經過太長的時間。張祿精神雖然略振,身體卻仍然不聽指揮,軟綿綿的如同脫去了所有骨、肉,光剩下一張皮似的,被一名妖將捏著脖子提將起來,雙足騰空,得以直面天柱。他感覺自己頭腦的運轉速度降得非常緩慢,就彷彿身處夢魘之中,有幾個剎那,甚至忘記了自己是誰,身處何方……對於時光的感覺也開始混亂,真的無法判斷天柱上黑霧的流動究竟是快是慢,總共凝聚了多長時間……

失敗了嗎?難道最終仍然得到一個最差結局……連自己和同伴,以及這虛梵世界上殘存的億萬人類,全軍覆滅……

話說“億萬”只是一個虛數而已,既然中高階修行者匯聚臚句寺防禦妖物進攻,都集合了兩三千人,那麼虛梵世界殘存的人類肯定過萬吧?但有沒有可能到億呢?還是說僅僅十萬、百萬……自己為什麼在想這些?想這些有什麼意義嗎?

眼前的黑霧逐漸凝聚成形,化成了一條巨大的黑龍,頭低尾高,如蟒蛇般盤曲在天柱之上。這條黑龍真是太巨大了,它的腦袋大概離地數十丈高,僅兩顆瞳仁就幾乎與三大妖王的身量等同,而三大妖王又高過絕大多數妖將,妖將則往往能夠一個抵兩個普通人類……黑龍的尾部幾乎直穿入天空中翻卷的濃雲。

黑霧逐漸凝聚成實體,妖龍的形象逐漸清晰,張祿頭腦中第一反應竟然是:這個妹妹……不對,這個傢伙我曾見過的!

龍,張祿原本以為只是一種傳說中的虛構生物,在現實世界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什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不過是各種動物特徵拼湊起來的大雜燴嘛,自然界怎麼可能生出這種怪胎來?又該如何分類,哪一門,哪一綱,哪一目,哪一科,哪一種?

哦,種好說,一定是“龍種”……

直到他在口袋地球世界,先是見到了劉累豢養的那兩條褐色巨龍,然後又見到了玉帝張堅用來駕車的幾條金龍……

這些龍原本不過仙人用意念創造出來的幻象,並且逐漸實體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同樣是“虛構”的。但這虛構是否有所本呢?張堅的龍很可能是模仿了劉累之龍,劉累的龍則據稱是根據他昔日為夏後孔甲所豢二龍為原型創造的。劉累豢龍的故事,在真實地球世界上的古籍上就有記載,空穴來風,不為無因。

口袋地球世界,根據三無和尚所說,乃是“大能擷取某一段歷史所造成的特殊影像”,這話說得不清不楚,張祿在此後也曾多次思考過其中的真實性和可能性。假設三無和尚並沒有撒謊,所言是真,那麼對這段話就可能存在著兩種解讀方式。

第一種解讀:真實地球世界已在數萬年甚至更早以前就被封印了,禁鎖了修仙的可能性,倘若沒有那次“絕地天通”,仍然作為一座魔法世界來發展,那麼就有可能變成張祿親眼得見的那種世界形態。

地上世界與真實並沒有太大不同,只是多了一群修仙者而已,同時確實存在一個天上世界,為眾多昇仙之輩匯聚所造,可能是從三維世界邁向超三維世界的一個過度。

正是因為有了“絕地天通”,這種發展的可能性才被徹底根絕了——真實歷史上的于吉確實被孫策所殺,沒能兵解,一刀下去就死透啦。

第二種解讀:真實的歷史就是張祿所見的狀態。因為包括張堅、裴玄仁、安期生、劉根等仙或者人,在真實地球世界的古籍中確實都有記載——張祿穿越前就讀過不少道書啊,雖然很多一目十行,並沒有太往心裡去,但當他在口袋地球世界上修道成仙以後,過往的記憶變得格外清晰,很多細節、片段都從潛意識裡被髮掘了出來。

可能真實的漢末、魏晉時期,確實有修仙者乃至於天仙的存在,這是因為修仙之途雖被封禁,閉鎖效果卻是逐漸顯現的。“絕地天通”之後,確實無人再能真正飛昇,破碎虛空而前往超三維世界(張祿他們也是鑽了空子,先跑口袋地球世界去修煉的),但修仙之道仍有所傳承,無法真正超越的成仙者,就只好暫且屈居於所謂的“天上世界”。

此後緊鎖效果逐漸完善,修仙之途才真正斷絕,而天上世界也最終消亡——可能是那些仙人壽盡而墮了,也可能真是遭到了“祟”的侵襲,真實歷史上又沒有一個張祿張伯爵出來挽狂瀾於既倒……

不過話說在口袋地球世界,張祿其實對於滅祟,也還沒能起到什麼作用,就被三無和尚給揪出來啦。

不管哪種解釋才更接近事實,口袋地球世界的“天上”是確實存在過的,還是僅僅一種可能性,由此都不能徹底否定“龍”這種異類生物——或者真有,或者透過進化,有可能產生。那就奇怪了,這不合理的玩意兒究竟是哪兒來的呢?

張祿在口袋地球世界所見的“龍”,與穿越前對龍的認識又不盡相同。雖然他並沒有專門研究過,也知道龍的形象是隨的歷史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明、清之龍恢弘大氣,但卻略顯死板,確實可以作為高高在上、冷漠無情的封建帝王的代表;唐、宋的龍猙獰豪放,更多無可拘束的自由浪漫;再往前,漢、晉之龍,外形則要古樸、簡潔得多。

口袋世界的天上之龍,比漢代繪畫中的龍更顯原始,其軀幹並不似蛇,卻更近似於細犬,只是身形和頸、尾要長一些而已——頭加頸、軀幹、尾部,基本是1:2:2的比例。龍身上覆蓋的並非細密的魚鱗,而更象是鱷魚的粗皮;龍頷上的須、背上的鬣,並非毛髮,更似鋼針;龍頭上當然也沒有鹿角,那只是並不長的骨狀突起而已;龍爪更是跟鳥爪幾無相似之處。

總體而言,龍更象是一種純粹的爬行動物,象把鱷魚腦袋縮小,身體和四肢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