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異域尋佛(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祿從張堅放映的“影片”裡回過神兒來,就見張刺謁正緩緩把雙手從他兩側太陽穴上挪開。張祿忍不住低聲問道:“你跟我這兒演示半天,天公真的不會發現麼?”張堅笑道:“吾適畫一圈,即隔絕汝與天地之關聯;且在汝看來懇談良久,其實不過一瞬而已。然若出圈,則不敢放膽而言矣。”
說著話邁後一步,出了圈子,朝張祿拱一拱手:“此世實真,非虛妄也,伯爵當止迷惑,安心修道才是。真且告退。”他又變回了王真的身份了。
張祿一招手,壓低聲音:“那將來咱們再怎麼聯絡啊?”
王真(張堅)微微一笑:“日後有緣,自可再見。”說完頭也不回地就走了。
張祿卻還站在原地,暫不出圈,只是撓著下巴沉思。等把張堅的“影片”和畫外音重新梳理一遍,他大致也就想明白了:張刺謁為了報仇也好,為了復歸也罷,甚至也有可能真起了野心,他勾搭自己,就是為了將來有朝一日可以真取天公而代之,以應讖謠!
那麼,這“長人執弓”的讖謠,到底是在說羿呢,還是在說姓張的呢?若說是指姓張的,自己又有沒有這份福緣哪?
首先來說,不管這讖謠是不是應在自己身上,天公都必然難釋心頭之疑,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你想啊,張堅既是他徒孫,又曾受他驅使,如同部下一般,還親自上門稟報調查結果,指天劃地發誓自己沒有野心,劉累都說謫就謫,說滅就滅了,更何況自己——我跟天公也就見過一面而已,他連張堅都信不過,又怎麼信得過自己了?
從來帝王的疑心病都是最重的,後來隋煬帝為了一則什麼“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謠,就把重臣李渾給宰啦,李淵之所以逃得一命,未必因為他是楊廣的表兄弟,而僅僅是世上姓李的太多,根本殺不完,所以只能重點清除——據說當時確實是有渾人勸楊廣殺盡李姓的,只是這事兒太不現實,故此作罷。
可如今天上的仙人裡,姓張的實在太少,那劉累肯定要寧肯錯殺,絕不放過了——羿不就是那麼被謫的麼?而且張祿相信,那長人下凡之後,不管投生誰家,都肯定被劉累派人直接滅了口。
倘若自己不是應讖之人……仙,那真是白擔惡名,平白無故地天降災禍。與其如此,還不如真去試著應讖哪!
要說天公之位,原本沒啥意義,只是個CEO而已,還沒有充分的人事權,也不給開高薪。可是如張堅所說,現在不同了,劉累趁著謫羿示威,把天上世界打造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如今的他就算不是天界之主、仙人之王,也起碼是個部落聯盟首領吧,手中虛權變成了實權。這麼一來,這天公的位子就有價值去爭上一爭啦。
與其在人間奮鬥,開創新的朝代,還不如統御仙天,去做個準玉皇大帝呢。你說啥,凡間數百萬人口,天上只有幾千仙,玉皇大帝就好比居委會主任?那是過去,未必見得就是未來,一旦自己爭得了天公之位,自能開發符合時代潮流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全新教育體系,一年拉扯三五百甚至更多凡人登天,那又有何難哉!
如今的仙天之上,群仙都是統治階級,可是沒有被統治階級啊,這社會機制怎麼可能完善?你總得多搞點兒什麼天官、天吏、仙女、仙童,什麼天蓬元帥、捲簾大將的出來,聽候差遣吧。全都象東王公、西王母似的,靠自己創造侍者,這得搞到猴年馬月去啊,造出來的也肯定是機器人,沒有自我意識不是?統治一群傀儡,又有什麼樂趣?
反正不管怎麼說,劉累是一定要搞掉的,這重要性還在滅祟之上,所以自己就不得不登上張堅的賊船。至於說等到謫了劉累以後,該由誰來當天公,可以到時候視情勢而定——就算把張堅拱上去,自己也起碼得弄個一字並肩王噹噹才成啊!
基本頭緒都已經理清楚了,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有了大致盤算,唯一剩下的問題,就是貌似佛教也想從中插上一槓……張堅給他展示天上諸景,包括群仙會聚無極世界(其實應該算無極世界之外),指點介紹了不少的仙,有些聽說過,也就是凡間典籍有載,有些則完全陌生,其中就根本沒有什麼慈航道人、普賢尊者之類的啊……
張祿前世雖然讀書不多,卻也知道那些名號都是《封神演義》作者現編的,並不如同網上某些不靠譜的說法,他們其實本屬道教,後來被佛教改編成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啥的,以惑愚夫愚婦。所以說,天上仙這一水的道家範兒,或者方士範兒,全都出自本土,跟西方教一點兒關係都挨不上。
那麼既然中土有仙,印度或者西域又究竟有沒有佛菩薩呢?再往西去有沒有天主、上帝啥的?世界上宗教多如牛毛,而且隨時隨地都在演變和融合,要說每家宗教都有一個口袋世界性質的神仙居所,那根本就說不通啊!而且凡間的宗教鬥爭,總會影響到天上傳承,這些口袋世界之間毫無聯絡——起碼中土的仙天,就完全不沾別家天堂——更是於理不合……
反覆思忖,直到主意基本上拿定,張祿這才邁步出了圈子。他當然不打算返回鼎室山,下一步計劃還是經潁川前往荊州,去睢山訪訪步爵,順便睢山距離隆中不遠,有空也可以去瞧瞧諸葛孔明,究竟多大歲數了,長得啥樣。再下一步,不打算跑九疑山去找白雀了,沒有意義,還不如溯沔而上,到漢中去瞧瞧張魯,究竟是什麼傳承,會些什麼道法。然後自漢中南下巴蜀,經南中而奔天竺……
南中多密林,氣候炎熱、瘴氣延綿,可是對於如今的張祿來說,這都不叫事兒。好幾百年前,漢武帝派張蹇出使西域,就在大夏(估計在新疆或者中亞)見過商人從身毒(又譯天竺,也就是印度)販來的邛竹杖和蜀布,說明身毒距離蜀地不遠,這直接導致了武帝發兵開拓西南的雲貴地區。雖說幾百年過去了,說不定如今還有商路可通哪。
就算找不到路,以張祿如今的能為,爬珠穆朗瑪峰或許不成,翻越喜馬拉雅山東側高原,難度應該不算太大吧。大不了揹著北極星一路往南走,就算去不了印度,起碼能到緬甸啊。
你說凡間這票修道者也奇怪,比方說于吉,到處尋找登天之梯,可是西方最遠也就跑到新疆,他怎麼就沒想著入藏或者往印度去?以他的能為,應該不難才是啊。翻來覆去還都在中國史書上有記載的那些地方轉悠,能有多大意思?
張祿本能地覺著,這裡面有問題,我得過去親眼瞧一瞧,或能發現什麼新的端倪吧。
他是一個很講究設定的人,從來修仙網文不管人物塑造多生動、情節發展多離奇,作者筆法多老道,只要設定不過關,有大漏洞,從來都看不下去,要被迫棄書的。如今自己莫名其妙穿到這個修仙世界來了,要是摸不清設定裡的空白點,趟不開戰爭迷霧,心裡這疙瘩就解不開,真是連覺都睡不安穩。
好在他現在並不怎麼需要睡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