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于吉的思維定式(第1/2頁)
章節報錯
于吉在海外無意中發現了“天淵”,他順著倒漏斗狀的垂直孔穴向下攀爬,大概近千丈之後——也就是深入海平面下大約一公里,隱約的地似乎可以看到深處那個出口外不僅僅是湛藍的天宇,還在雲霧繚繞當中,露出了仙庭紫闕的輪廓。這使他心中驚喜交集,更加快了攀爬的速度。
張祿請于吉仔細回憶當時的所見,根據目測,他大概攀爬了三分之一的距離,也就是說,整個孔穴可能深入地下三公里左右。張祿不記得地球的直徑究竟是多少了,但他記得珠穆朗瑪峰的海拔是八千多米,而若把喜瑪拉雅山連根剷起,填進馬裡亞納海溝,則珠峰仍會沉沒在海平面以下——也就是說,光馬里亞納就不止三公里,于吉根本穿不透地幔,更別說整個地球了。
那肯定不是地球的另一側,而是一個在物理層面上難以解釋的所謂“時空通道”。
從於吉所在的位置眺望孔穴的另一端,就真的象是一隻井蛙仰頭望向井口,但實際這井口的大小,估計直徑不下數百丈。然而突然之間,出現了一張面孔,幾乎填滿了三分之二個****——對於如此碩大的頭顱,于吉內心深處的第一反應是:“得非盤古仙耶?”
其實對於盤古的最早文字記載,出自三國時代徐整的《三五歷記》,上寫:“未有天地之時,混沌狀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闢,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曰:神於天,聖於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五,甚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當然徐整並不是現開腦洞生編神話故事,盤古傳說在民間流傳已久,修行道中更是早就把他跟伏羲、女媧並列為初代古仙。據說這個世界就是盤古所開創的,然後女媧造人,伏羲創制八卦,共同留下了修仙的傳承。而至於這三位古仙究竟是本方宇宙所自然孕育的,還是從天外而來,即便如今的仙人也都莫名所以。
但既然能夠開闢天地,想來盤古應該是一位巨人……巨仙吧,就算不象民間傳說那般身高一萬八千丈,個頭兒應該也不會小。中國古代本有各種巨人傳說,但最多也不過身高數十丈乃至百丈而已,不可能有幾乎充滿直徑數百丈****的大腦袋——除非這巨人沒有身體,只有一個腦袋……所以于吉看到那大腦袋,才會第一反應:“得非盤古仙耶?”
隨即他就看到那巨頭張開巨口,說了一句話。
從巨口中噴出來的氣流在孔穴中掀起了可怕暴風,就連地仙于吉也根本無法抵禦,直接給吹飛了……于吉一直飛出了孔穴,甚至又被氣流捲起數十丈高,然後才翻滾著落下,狠狠地砸在了洞口附近。若是凡人,不說被摔成肉泥,大概還在空中的時候就四分五裂,甚至化為齏粉了,但于吉終究是地仙,距離天仙也僅一步之遙,雖然不能飛行,卻能循著氣流翻騰上下——那就是《莊子》中曾經提到過的“列子御風而行”之術——而他的肉體也堅固、頑強到凡人根本無法想象的地步……
即便如此,於老仙兒還是摔了個七葷八素,差點兒就爬不起來。驚魂過後,于吉開始回想,那巨人究竟說了一句什麼話呢?他是對自己說的嗎?
在於吉認為,那巨人即便不是盤古,也必然是一位天仙,而仙人用一口氣就將自己卷出地穴,或許是種警告,警告凡間的螻蟻不可輕易踏足天上,以免玷汙仙界——想來?且等你真的修成了仙再說吧!所以他就此屁滾尿流地離開,再也不敢窺探進而攀爬“天淵”了。
但他同時牢牢記住了仙人所說的那句話。仙人明顯是把那句話喊叫出來的——那從口型就可以分辨得出來,絕非溫聲細語——而且這句話似乎並非透過聲波傳入于吉的耳道,而是挾裹著旋風直接鏤刻進了他的腦海之中。
那句話合轍押韻,似乎是一句讖語:“長人執弓,射卯金刀,斃之太嶢。”
于吉在凡間輾轉了近千年,看過周的衰敗、諸侯兼併,看過秦的旋興旋滅、漢的****,也看過王莽篡位、光武中興,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演進,他比任何一個人——除了張祿——都要認識深刻。所以對於東漢王朝即將走向自己的末日,天下必然大亂,新的朝代將取而代之,也早有了心理準備。
所以他研究那則讖語,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是張姓將會替代劉姓之意吧?于吉認為仙人向自己吼出這句話並非無意義,或許就是想借自己的口把讖言傳播到凡間去,進而加速社會演化的程序。他旋即卜了一課,結果混沌不明,但很明顯,傳播此讖對於他來說,應該並不是一件會遭受天譴的壞事情。
返回中原之後,于吉就四處尋訪可能應讖之人,最後被他找到了張角。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分析,他認為張角有超過五成的可能性當應此讖,於是就將自己過去寫成過的一部《太平清領書》新增上部分反抗****的內容,傳授給了張角。
其實《太平清領書》的原本早已出世,于吉曾經傳給自己的弟子、琅邪人宮崇,可是誰料想宮崇修煉不得法,遲遲不能有所突破,惱怒之下,竟然貪戀俗世富貴,攜書詣闕,獻給了漢順帝。但是宮崇不敢透露相關師父于吉的資訊,只說乃其師“幹吉”(去了個勾兒)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而已。
漢順帝重賞了宮崇,但並沒有太把這部書當一回事兒,僅僅藏入內庫罷了。後來此書部分章節流傳於外,為豐人張陵所得,並以之傳子張衡,張衡再傳子張魯,就此誕生了五斗米道一脈。
所以說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原本就是同一來源,但兩者所得《太平清領書》內容又有所差別。五斗米道重役鬼之法(其實是于吉擅長的幻術),太平道則更偏向於群體催眠(其實還是幻術)和社會改革。
據于吉所說,關於那則讖謠,他只對兩個人提起過,一是張角,以堅其反漢、代漢之心,二是好友張巨君。至於如今讖言廣為傳佈,很多張姓妖人都起了合讖之心,就不是他的本意了——估計是張角告訴了兄弟張寶、張梁,再從那二張嘴裡傳佈了開去。
聽完于吉的講述,張祿不禁撓著下巴,良久沉吟不語。于吉笑一笑,對他說:“吾今盡告卿,無所隱也。然此為仙人意,就中曲折,恐非你我所能臆測矣。”他從得著讖言到如今也已經十好幾年了,一直在試圖捋清其中脈絡,探查仙人的真意,卻始終未能有太多突破。想來想去,除了仙人預知劉姓將亡、張氏代興,想要透過他的口傳佈讖言,從而加速這一程序外,不大可能會有別的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