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若瓊《山之高》

【解讀•何永旗】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採苦 採苦,于山之南;忡忡憂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堅,我操冰雪潔!擬結百歲盟,忽成一朝別!

朝雲暮雨心來去,千里相思 共 明月。

先介紹一下《山之高》這首宋辭;首先,它給我一個驚訝!蘇軾也是宋朝才子,不過我今天講的這位主,還是宋朝的才子;她,就是這首憶情郎的作者:張若瓊。

一聽名字,就知道是位大美女!名字…都那麼文雅!若瓊………好美啊。

網上,關於這首辭的介紹很多,比方百度百科就有。可是,我不喜歡用太專業的介紹!我還是比較喜歡,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讀它;只有這樣,《山之高》才有靈魂感!

我解讀它,主要還是想,抓住“張若瓊”這位宋代才女的內心世界!對,就是想發掘張若瓊的內在思想,這是難能可貴的。

張若瓊簡介:

張玉娘,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處州松陽(今浙江松陽)人。南宋女詞人。

及筓,由父母作主,與沈佺訂婚約。後沈氏家道中落,張父悔婚,然玉娘矢誓終身與沈佺相愛。鹹淳七年;沈佺隨父遊京師赴試,中榜眼,不幸染病病卒。張玉娘哀惋不止,終日憂鬱不樂,竟至“帳底暗流清血”。景炎二年(1277年)元宵夜,玉娘夢沈駕車相迎,醒後悲痛欲絕,嘆曰:“郎舍我乎?”遂病,半月未逾,不食而殞。

她自幼飽學,敏慧絕倫,詩詞尤得風人體。與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並稱“宋代四大女詞人”。

第一段;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首先,不得不說“張若瓊,宋辭的造詣很高!真不愧是宋朝才女。”;她寫的這首《憶情郎》,意境很深!讀她的辭,都要愛上她了……

——嘻嘻!

張若瓊用“山之高,月出小”這是一個對比;她用這個對比,來體現對情郎沈佺的思念之情。山是那麼高!月出卻那麼小……

既然那麼小,為何…要明亮?

注意!這裡體現了,張若瓊對於沈佺的死,懷著深深的追思……此處也體現了,若瓊的內心世界。她對沈佺的愛慕,實在太深了!如今,沈佺死了!若瓊,也像是被掏空了。

張若瓊的心,被對沈佺的思念,給掏空了。

可以說“此時的若瓊,已經很憔悴到了極限!”她終日以淚洗面……

這都不用“每當了”,張若瓊,是天天思念著沈佺。每當一個人躺在床上時,她就會想起沈佺!天天如此……

每當若瓊…一閃現對沈佺思念;眼淚,就止不住的流……

注意!張若瓊,都不是在哭了,她是內心…悲到極處,的湧痛!

群上心中的苦,我們是體會不到的!除非你身臨其境,處在那個境況當中。否則,那份憶情郎的傷痛!你就無法理解。

等於說“張若瓊對沈佺的思念,是悲憤的。” 注意那個“憤”,憤是指“若瓊在恨自己”。

“悲”,是她對沈佺的死,感到痛心!在這樣情景中,她對沈佺的深思,是什麼樣呢?——她一想到沈佺的死,就心中疼痛!那是一陣一陣的絞痛。像是在揪自己的心……

哎,不得不說:張若瓊對情郎沈佺的愛,太深切了!這隻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

你看!一方面她深深的思念著沈佺,另一方面若瓊又恨自己!你無法想象,若瓊對沈佺的愛慕,已經到了死亡的邊緣。

若瓊,對沈佺的那種深深的思念,使她回想起了與沈佺,活著時候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另外,若瓊也恨自己。若瓊心中的那個痛呀!是悲痛交加的狀態。一方面她的心中疼痛,咯噔…咯噔…呀!這種思念之痛,若瓊的身子是吃不消的。另一方面呢?——張若瓊又恨自己,恨自己為什麼…沒能和情郎…在一起……

這樣的思念之痛,她不只是痛,還有悲憤!悲的是沈佺…死了!憤的是…我真沒用!當初…為什麼沒能和情郎私奔呢……如今,沈佺死了!張若瓊開始恨自己。她對沈佺的愛,是真愛!若瓊說:沈佺,你…就是我的命!

沈佺…死了,若瓊的心…也死了……

就是在那種悲痛交加的,精神狀態下,若瓊開始恨自己!恨自己為什麼,沒能跟情郎在一起……

沈佺的死,成了她心中深深的惋惜!唉,若瓊不住的恨自己。一邊痛恨自己,一邊深深思念著沈佺:這樣的心痛,誰…能…忍受!!!

不得不說,張若瓊與沈佺的愛情,很悲痛!這裡不是指若瓊的傷心,悲痛的是若瓊的父母悔了婚。

朋友們!當時的若瓊,在情郎與父母之間,她無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