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反應第二•2段》/何永旗(第2/6頁)
章節報錯
捭闔之道,在於“利”;這是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有“利”就有捭闔的必要。這要看你,想要什麼。
“人言者,動也”;注意!說,包含著目的(目標)與動機!假如,一個人無慾無求?那他連話都不會去說。
因為說,是把內在的思想或方案,給表達出來!這裡指明:說,具有目的性。
話呢?話——就是內容。話——是說出來的內容,它包含著“資訊”。說話——聽音;對於“說者”,該怎麼說呢??——說,也分層次。
話,說——三分就好;不要一說一大堆!否則,你把自己完全暴露給了別人。這樣,對你非常不好!也容易使對方,抓住你的把柄與弱點。你,說的多,反而把自己給倒空了。對手摸清了你的一切,在有些事上,就會擺你一刀。
尤其是在生意場上,話——說三分就夠。其餘的,讓對方自己去琢磨。現在的生意場上,很多人、就是因為話太多,倒空了自己!導致生意場上的客戶,被朋友撬走了。
聽,很重要!聽,就像是一個偵查兵;儘可能的,蒐集對方“話”中、所,隱藏的重要資訊。把有價值的資訊,匯總以後,綜合的分析!多考察,根據資訊反饋回來的動向,來調整你生意,場上的佈局。
還有一點很重要:提高你的人脈,也就是人氣!多跟大人物,泡在一起,你的目的是:拉大旗,扯虎皮!時不時、跟大人物走動走動,目的是讓他,給你撐門面。
如此,時間久了,你的路子就會廣!這對你做生意,很有幫助!
總結:“說”,是表達內在的思想,或是遠景與理念!在說的時候,要有所保留,不要一下倒空了自己。話,說三分就夠!這個三分,是“抓重點”;不要連皮帶毛,一下就出來了。否則,很容易讓對手摸清你的底細。同時,也要學會——“聽”。聽的,目的,是蒐集隱藏的資訊(情報);這樣能使你,適時的調整獵人與布“局”。局是死的,人卻在不斷的變化,沒有“資訊,情報”來校準“局”,那這個“局”就要失效了。
注:“己默者,靜也”這句,很重要!你要學會,言語寡少。話,多也會失態!靜——是關鍵。
“少說”——不是一味的不說;而是,精簡扼要的說。
“己默者,靜也”這裡也表示在“聽”,你要:專注的去,聽別人說。從別人的言談中,吸取智慧,壯大自己。
注意——“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此處前後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言者,動也”這裡,是在強調——“說”;後句“己默者,靜也”,這裡,是在強調——“聽”。
“聽”有兩個重點;第一,“聽”強調的是自己,就是說:作為“聽者”,你話要少!你的說,是“簡單扼要”的說。總體概括:聽者“以默,為主題”,少說,多想、多聽。
總結:聽者,應該把“聽”放在第一位。因為“聽”,是在獲取情報和捕捉機遇,最終實現“局”的成功,最後實現“利”,所以說:聽,很重要!
重要的資訊,是幫助你來調整布“局”;局——是為了“利”,獵人、佈局的成功,就得到了“局”後面的“利”。——這是你的“受益”。
聽者的功課建立在:聽——問——辯——用。聽,是為了捕捉在“說者的話中”所隱藏的機密與情報,用來給“說者”設局。
問——是試探,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試探“說者”深層的機密。不過,“問”只是“聽”的一個輔助手段,還是以“聽”作為前提。
辯——是“去偽求真”,的一個有效方法。——“辯”能剔除“情報,資訊,機遇”中的虛假成分,“辯”實現了資訊與情報和機遇的真實性。只有真實的資訊,情報與機遇,才能為“局”帶來更大收穫。
所以,辯——“去偽求真”就很重要!“辯”與聽是一體的;如果把“辯”的這個步驟扔掉,會怎樣??——那麼,“聽”也就成為了“無用”(毫無價值)。
聽者最後一步,是“用”;聽,辯以後的資訊,就成了真實!那它,就能拿來調整布“局”了。記住,“局”的成功,就實現了它背後的“利”。標註:聽,問,辯,用;是“聽者”的功課,要時刻謹記!否則就會上當受騙。
第二“己默者靜也“,這裡也是再強調“聽”的作用。在“聽者”的角度,你要做的就是:豎起耳朵去“聽”;收集情報,捕捉機遇,壯大自己。
你要懂得,去聆聽別人說的——“話”;從對方的話裡,抓根本,抓重要資訊。利用這個資訊,拿來獵人,佈局,下套,“謀”你的“利”。
聽者:己默者,言要寡,耳要聰,重點:建立在“聽”。
注意!此處 “聽”是主角!說,是次要;因為場景變了。你看!“人言者,動也”在這裡,“說者”是主角,而“說”,是表達內在的思想與理念!你的思想,是透過“說”,來贏得聽眾的。能不能吸引到,別人對你“遠景”的關注興趣?——關鍵要看你怎麼“說”。聽者與“說者”所站的立場不同,說者是用思想與理念構建“遠景與方案”,說者也有他的目標,趨——“利”。所以、說者所構建的遠景或方案,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來自多方面。
說者:他的遠景或方案的效率很高!也很有成效!關鍵“點”在:“說者”的用與不用,做與不做,和怎麼做。注意!說者把遠景與理念,做出來是一回事,願不願做是另外一回事!這取決於“說者”的態度。
說者:透過賣理想,賣方案,賣計謀,從“聽者”那裡求——“利”;有真,有假,真真、假假,注意!這不是否定“說者”構建“遠景”的能力!只是說“他”是用這些來謀“利”。
——有“利”,就有“捭闔”。
聽者:用“聽”與“辯”,從“說者”的——“話”中,去捕捉“情報,機密和資訊”。再用這些“機密”,去給“說者”——“佈局”;局的後面,就是“聽者”的——“利”。
注意!其實這就是——“攻防”。有攻,有守,誰更勝一籌呢??——看誰更嚴謹,看誰更細心。
但是——“己默者,靜也;這裡,重點是建立在“聽”,說——是次要。重點在“說”與“聽”的角色中,你必須掌握好、主次關係!這樣,就會出效率和功績。否則,就會產生混亂。
比如:在說的時候,你——卻在聽?——在聽的時候,你——卻在說?顯然,這是把主次關係給搞錯了。這會導致一個問題:在一場會議或是聚會中,你毫無收穫。!也等於白做。所以說,把自己的“角色”位置,要把握清楚!
“說”——是表達自己內在的想法,你必須透過“說”,來表達清楚!只要在“說”上有所突破,對於“說者”而言,在他“嘴”上跑的可就是千軍萬馬了。
在“說”的場景中,主角是你自己;眼前就是你的舞臺,說的好?就能為你加分!從而抬升你的人格與聲譽。注:這是在為你提升人脈,也是在增加你的人氣!有了人氣,也就有了——“利”。
注意!在“己默者,靜也”這裡,場景已經轉換了;你,成為了第三者,也就是“聽眾”。 此時,你就要把重點,放在……“聽”別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