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著這間私人會議室現成的場地,陳一凡麻溜透過投影展示了自己的構想。

李成和莊輝從旁進行了一些具體情節的構想補充。

就這麼簡單直接的展開了另類的‘劇本研討會’。

也不對……

應該叫,徐年個人主觀版劇本評閱會議。

不管是陳一凡,還是李成和莊輝,他們這所有的賣力都只為一件事情——

獲得徐老爺的認同。

然後啟動拍攝。

沒別的,徐年最初明確的觀點大家都很認同,這是一部應該有點野心的電影。

一旦上映,目標就是打破無間道創造的歷史。

就算最終失敗,至少要有這樣的勇氣、信心以及決心,和執行力度!

儘管都知道很難打破這種記錄。

但也不能糊弄。

反映到現實作風,就是……李成他們幾個都十分相信徐老爺的挑剔眼光。

以及徐老爺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靈感。

迄今為止,徐年出演的電影每一部都會因為這一點點的微不足道而出類拔萃。

無有例外。

事實上,流浪地球這個專案已經獲得了徐老爺那一點點的提點。

畢竟光是這個名字就值1億票房了。

而且框架基底更是超出想象級別的。

現在的要素就是減少劇情本身上的細節失誤,這個那個的。

在三人的講述下,徐年很快對他們整理的流浪地球本子有了清晰認知。

與他記憶中的流浪地球有一定區別。

比如……真正意義上的在劇情設計層面考慮到了雙男主的結構對稱。

‘徐啟’和‘徐培強’的戲份做了一些不錯的設計,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徐啟’的戲劇化空間。

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劇情衝突,等等等等。

怎麼說呢,因為領銜創作劇本的陳一凡、李成、莊輝他們仨有一條清楚的規劃。

這是系列影片。

並且,在徐年的隨口提示下,他們已經有了第二部是第一部前傳的意識。

以及,在強大的經費支撐下,陳一凡他們組建了一個全新的編劇班底。

人不是很多,但都比較有特色。

其中包括真正意義上在科幻幻想力上很有水平,並且構造過長篇鉅著的幾個網文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