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別說,韃子們真的屈服了,就在太監們在守將們的反對無果的情況下,兵將齊出,前去受降。

最後,被人一窩給端了,接著又被賺開城門,城池淪陷!

當第一座城池被韃子兵佔領,便一發不可收拾,接二連三地傳來噩耗,從此君王天天要早朝,卻無能為力,短短不足一年的時間,連丟五、六十城,舉國震驚。

華夏民族從來不缺乏勇士,即使是在朝廷最懦弱的時候,只要朝廷自己不刻意打壓,自然會有一茬又一茬的勇士,像割不完的韭菜一樣冒出來。

聽到官軍節節敗退,立時就有熱血漢字、江湖豪傑要投軍報國。可惜,這些草莽英雄嚴重低估了朝廷的自尊心。

名門弟子要報國?可以,軍官身邊需要守衛,越多越好。山賊草寇要投軍?左右,給我拿下!欺我軍中無人麼?

熱潮過後,武林豪傑們才發現,即使是想要報國,也是需要門路的。但即使是混得好的,有些作為的,也不過是混在軍將身邊做個守衛,防備敵方刺客刺殺之類的。其他的,甚至是隻能做一小兵,衝鋒殺敵。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半年以來,確實有極少數人撞到狗屎運地救起了某個長官,之後迅速得到提拔。但更多的,卻是死在韃子騎軍的箭矢之下,直到死,他們都沒能將門派中學到的功夫用出來。

千萬人的戰役,遠遠不同於江湖廝殺,除非是有著林寒這樣的身手,否則,即使是以徐錚、李季那樣的功夫,在戰陣中也是用處不大。在鋪天蓋地的亂箭之中,個人的武力實在是太渺小了。

英雄無用武之力!

江湖中人深刻地體會到,除非他們本身有不俗的軍陣技巧,同時還有發揮出這種本事的地位,才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否則他們充其量只是一個耐打的兵卒,或許是十人敵、百人敵,但終究還是要死在亂刀之下。

戰爭中,大名鼎鼎的俠客,很可能就死於某個無名小卒之手,甚至那個無名小卒在一年前還只是個在草原上放馬的牧民。

熱血散盡,寒了心,群雄才知道,官場比武林更復雜,不是你有能力你就能夠上位的。

國難當頭,並不一定是‘義字當先’,絕大多數人還是一樣的‘利字當先’,甚至許許多多的人在藉機發‘國難財’。

三國之時,曹操百萬大軍攻打東吳,吳主孫權問策,有言江東大族皆可降得,唯君不可降。

家國天下,大明終究是朱家的天下,別說貪官們沒考慮過韃子能夠入主中原,即使想到了,也是該拿的拿、該取的取,絲毫不會以國事為重。

在大部分人看來,君權輪換,而治理天下的,還是大小官吏。

也就是說,即使是韃子顛覆朝政,他們一樣有官做,只不過是換了一個主子。

如此,受盡挫折,一腔熱血化為烏有,心灰意冷之下,江湖中的報國熱潮終於冷卻下來。

這大半年來,五嶽派在左冷禪的示意下,在徐錚、石韜等等一眾年輕一輩的領導下,坐看其它各大門派熱熱鬧鬧地參軍報國,最後碰得一個頭破血流。

當然,五嶽派也不是完全不作為,以左冷禪牽頭,五嶽、崆峒、青城、點蒼四派共聚一堂,達成共識之後,全力地運轉,透過銀錢以及人際關係,大批的年輕弟子被送往各處。

這些弟子大多會佔據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官小職,但是如果有人能夠細細的研究,就會發現,在半年之後,這些弟子在門派的幫助下,迅速地控制了當地的局面。不知不覺中,拉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團體,再加上所選的地方並不受人矚目,漸漸有‘天高皇帝遠’的架勢。

積少成多,積蓄的力量可不算小。特別是在這些地方,必定會有五嶽派開設的武館,也會有五嶽派名下的車馬行。

五嶽派在有條不紊地運作著,直到某一天,左冷禪親自召回了身在洛陽的徐錚。在左冷禪的書房裡,兩人一夜詳談,房間裡的燭火一夜未息。

兩人具體談了什麼,誰也不知道,即使是作為左冷禪書童的吳一然,也是不得靠近書房一步。

第二天一大早,左冷禪、徐錚兩人神色疲倦地從書房出來,吳一然悄悄地瞧去,左冷禪是一臉的輕鬆,徐錚則是一臉的喜悅。

心情大好的左冷禪朝著守衛在大廳裡面的吳一然招招手,吩咐道:“早飯之後,你去召集所有人,有大事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