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不過這樣也好,省得要聽那六個聒噪的傢伙胡鬧,平白亂了此間的氣氛。只是一想起任盈盈,不知道她是否正在洛陽綠竹巷中的屋舍間引茶弄琴。

搖了搖頭,暗道一聲無趣,掃了站在許懷山身邊的秋離一眼,向她點頭笑過後,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在眼前之事上來。

面對左冷禪的問詢,嶽不群並不作答,反而風馬牛不相及地論述:“我華山創派二百餘年,中間曾有氣宗、劍宗之爭。眾位武林前輩都知道的。在下念及當日兩宗自相殘殺的慘狀,至今兀自不寒而慄……”

於群雄愣神之際,嶽不群續道:“因此在下深覺武林中的宗派門戶,分不如合。千百年來,江湖上仇殺鬥毆,不知有多少武林同道死於非命,推原溯因,泰半是因門戶之見而起。”

“在下常想,倘若武林之中並無門戶宗派之別,天下一家,人人皆如同胞手足,那麼種種流血慘劇,十成中至少可以減去九成。”

“英雄豪傑不致盛年喪命,世上也少了許許多多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嶽不群連番講著,話中充滿了悲天憫人之情,極大多數人都不禁點頭。

有人低聲說道:“華山嶽不群人稱‘君子劍’,果然名不虛傳,深具仁者之心。”

方證大師合十而道:“善哉,善哉!嶽居士這番言語,宅心仁善。武林中人只要都如嶽居士這般想法,天下的腥風血雨,刀兵紛爭,便都泯於無形了。”

早知嶽不群心意的林寒暗自腹誹:做了婊子還要立牌坊!

嶽不群道:“大師過獎了,在下的一些淺見,少林寺歷代高僧大德,自然早已想到過。”

高高地給方證戴了一頂帽子,嶽不群又道:“固然各家各派武術源流不同,修習之法大異,要武學之士不分門戶派別,那是談何容易?”

“嶽某苦思多年,直至前幾日,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關竅所在。此事關係到武林全體同道的生死禍福,在下不敢自秘,謹提出請各位指教。”

群雄紛紛道:“請說,請說。”

“嶽先生的見地,定然是很高明的。”

“不知到底是甚麼原因?”

“要清除門戶派別之見,那可是難於登天了!”嶽不群待人聲一靜,“咱們要一舉而泯滅門戶宗派之見,那是無法辦到的。”

頓了一頓,嶽不群展眉笑道:“但各家各派如擇地域相近,武功相似,又或相互交好,先行儘量合併,則十年八年之內,門戶宗派便可減少一大半。咱們五嶽劍派合成五嶽派,就可為各家各派樹一範例,成為武林中千古豔稱的盛舉。”

他此言一出,群雄立即反應過來,連連叫道:“原來華山派是贊成五嶽合併的啊!”

方證、沖虛兩人大驚失色,相互對視一眼,都是黯然不已,想不到原本一直反對並派之事的嶽不群,竟然奇峰突出,一口就答應了左冷禪的要求,真是叫人看不通透。

嵩山眾人早有定計,但左冷禪還是嶽不群會力持異議,此人能言善辯,江湖上聲名又好,不能對他硬來。

萬料不到他竟會支援並派,左冷禪當真大喜過望,絲毫不掩飾心中的喜意。

左冷禪說道:“嵩山派贊成五派合併,老實說,本來只是唸到眾志成城的道理,只覺合則力強,分則力弱。但今日聽了嶽先生一番大道理,令在下茅塞頓開,方知原來五派合併,於武林前途有這等重大關係,卻不單單是於我五派有利之事了。”

嶽不群笑道:“我五派合併之後,如欲張大己力,以與各家門派爭雄鬥勝,那麼只有在武林中徒增風波,於我五嶽派固然未必有甚麼好處,於江湖同道更是禍多於福。”

“因此並派的宗旨,必須著眼於‘息爭解紛’四字之上。”嶽不群得意地說道,“在下推測同道友好的心情,以為我五派合併之後,於別派或有不利,此點諸位大可放心。”

群雄聽了他這幾句話,有的似乎鬆了口氣,有的卻是將信將疑。

左冷禪道:“如此說來,華山派是贊成並派的?”

嶽不群道:“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