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江湖中大名鼎鼎的衡山派劉正風劉三爺金盆洗手大典的正日子,打巳時起,就不斷有武林同道前來道賀。無論是認識的,抑或不認識的,都要前來給個面子。

先前就有交情的,無論是否對劉三爺突然舉辦金盆洗手大典心存疑惑,都是早早的來到衡山城道賀,至於原本沒有交情的,也想過來混個臉熟。雖說劉三爺就要正式退出江湖,可與四海的朋友之間的交情還在,從前想要交結卻苦於無門的,如今倒是逮到個好時機,所以只要還留在衡陽境內的武林中人,都會前來拜會一二。

如此,從巳時起,就不斷有客進入劉府,偌大個劉府是門庭若市,好不熱鬧。自用過早飯後,林寒就回到歇息的房間不曾出來,一則是正戲未到,二則是太過吵鬧,令人心煩。

臨近午時,林寒才從房間中出來,徑自前往劉府大廳。一路只見形形色色的江湖中人從大廳進入內堂,真真是絡繹不絕,想來就算以劉大財主的富裕舉辦這等規模的宴席也得耗費不少銀子,好在前來道賀的武林同道自不能讓劉三爺做這等虧本的生意,俱都提著豐盛的賀禮前來。

若是這劉三爺還有來日,多舉辦幾場這般規模的宴席,只要退出江湖,重出江湖,再退出江湖的這麼來回折騰幾趟,想必收禮收到手抽筋亦不再是夢想。

當林寒來到大廳正殿時,見劉正風、嶽不群、天門道人、定逸師太及其門人都在幫著接待客人,將那些江湖豪客是高興壞了,何時見這些大派弟子如此好聲好語的對待自己,真是託劉三爺的福啊。

話說五嶽劍派在江湖上那自是同氣連枝的,所以嶽不群等人在這裡迎接眾武林同道也算得上是半個主人,倒不是逾禮的行為。

見林寒進來,劉正風急忙上前,問道:“林賢侄也過來了,劉某這邊繁忙,倒是有些接待不周,望賢侄莫怪才好。”

林寒見其在如此忙碌中尚要親自上前迎接自己,知道多半是對自己頗為顧忌。遂搖頭說道:“豈敢勞煩劉師伯如此,小侄不過是前來看看能否幫得上忙。”

劉正風說道:“這倒不必,賢侄有心就好,眾同道差不多都到齊了,大典也要正式開始,只是不知令師是哪一位,是否已經到達劉某府上。”

林寒說道:“小侄這一路上也看過,似乎家師仍未趕到,想是路上出了什麼變故,或要晚些時候才能到達,劉師伯不必在意,想來家師也不願意耽擱師伯的大日子,請師伯照常進行就好。”

劉正風笑道:“如此也好,那賢侄就與泰山、恆山眾同門坐在一起,可好?”見林寒點頭後,對向大年說道:“大年,準備開始吧。”

見不再有武林同道進入,嶽不群等人也停下手中的動作,被劉正風迎向左右兩側主位坐定。

像這般大場面,如嶽不群、天門道人、定逸師太、餘滄海這等掌門、派主級別的人物自然是要坐在主位的。雖說林寒的武功未必就遜色於他們,但終歸是初來乍到,地位尚淺,坐於主位是往往不合適的。這終究是個排資論輩的世界,武功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在江湖中的威望要來得更重些。

林寒也不以為意,非常樂意的站在泰山派與恆山眾尼之間。五嶽劍派中除了嵩山派以外,林寒最沒有惡感的就是這北嶽恆山派。拋去立場不同,對“定”字派的幾位師太,包括定逸師太,林寒是比較尊敬的,那真是以慈悲為懷,遠不是那滅絕師太這等人可比的。

當眾人都已排定座位後,劉正風上前走在紅地毯上,拱手說道:“多謝各位前輩英雄、同道好友屈駕光臨,參加小弟今日金盆洗手之慶典;各位厚誼隆情,劉某有生之年定當銘記不忘。”

正當眾人一團和氣時,有衡山弟子來報說張大人駕到。那劉正風當即立刻出迎,將被晾在當場的眾人弄得好生不解,隨後在嶽不群的建議下,俱要出外看個究竟。

待眾人也出得大廳後,見那劉三爺正跪在地上接旨,竟是被朝廷授予參將之職。眾人是看得雲裡霧裡,要知道這江湖與朝廷可謂是兩個涇渭分明的世界,各有各的規則,一般朝廷是不會參與江湖之事的,否則極易生變,鬧出事端;而江湖中人除犯奸犯科之外也是不會與官府朝廷打交道的。

如今這堂堂的衡山劉三爺卻要做個小小芝麻官,以劉三爺的財富,又不必貪圖升官發財,這是何苦來哉。

在劉正風與那張大人你情我濃互相追捧,劉正風更是使喚徒弟送上大筆金子時,那嶽靈珊卻是一語道出其中玄機:劉師伯這官原來是買來的。

劉正風離得遠了些,但林寒就站在旁邊,自然是將嶽靈珊的話聽個正著,深深的看了她一眼,心說:他人見劉正風與那張大人這般客氣,只道兩人平日有所往來,互相幫忙罷了,不想這小師妹卻是能想通其中關節,亦是心思剔透之輩,倒不像表面那般天真。

只是在林寒看來,那張大人雖說是一臉笑容,與劉正風侃侃而談,卻是掩飾不了眼神中對劉三爺的畏懼,對於劉正風沒有絲毫意思讓入大廳也是不敢有任何不滿,反而藉機下臺匆忙離去,果真是花點銀子那麼簡單?恐怕也有劉三爺的威逼在內。

不論劉三爺在其間耍了什麼手段,但那聖旨終究是被劉正風迎進大廳供了起來。如此這般劉三爺才道出退出江湖的隱因,眾人如何能夠接受,自是一番勸解,然則劉正風表現得相當堅決。

畢竟是其家事,他人只是給些意見,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其手上,其態度如此堅決,這金盆洗手大典自是要進行下去的,不過林寒卻是一臉戲謔的看著劉正風,只聽門外傳來一聲:且慢。

隨後自有嵩山派十三太保之一的“大嵩陽手”費彬攜帶兩弟子前來,那兩嵩山弟子林寒也甚熟悉,正是那徐錚和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