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一飛沖天】(第1/3頁)
章節報錯
深夜,杜永孝站在美國地圖面前,目光凝視那片土地——加州。
此刻的他彷彿已經置身於加州,站在矽谷空曠的荒地上,初夏的風裹挾著太平洋的溼氣撲面而來。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間細細摩挲。這片看似貧瘠的土地,卻讓他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說的生機。
“阿孝,這裡真的能成為科技中心嗎?“作為杜永孝好朋友的劉和見杜永孝望著加州地圖出神,忍不住開口問道。
杜永孝沒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越過眼前這幅地圖,彷彿看到了二十年後的景象:高聳的寫字樓,川流不息的技術人才,還有那些改變世界的創新科技。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篤定的笑意。
劉和見問不出來什麼,只好搖搖頭。
這次他要回去美國,沒想到杜永孝會交給他這麼一個任務——開發加州,建立矽谷,這可是個大專案,讓一向玩世不恭的劉和也緊張起來。
雖然之前杜永孝已經草擬了矽谷開發計劃書,不過很多內容還必須要補充完整,於是杜永孝在劉和回去美國之前快馬加鞭,立即投入工作。
他翻閱著從各處蒐集來的資料,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
夜深人靜時,他常常站在窗前,凝視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燈火,腦海中不斷勾勒著矽谷的未來藍圖。
三天後,一份厚達兩百頁無比詳盡的《加州矽谷發展計劃書》終於完成。
杜永孝將計劃書交給即將回國的美國經濟部副部長湯姆斯時,對方還顯得有些漫不經心。
但當湯姆斯在飛機上翻開第一頁,他的眼神就再也移不開了。
“這這太不可思議了!“湯姆斯的手微微發抖,他從未見過如此詳盡而富有遠見的規劃。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人才引進政策,從風險投資機制到產學研結合模式,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更令人震驚的是,杜永孝準確預測了未來二十年的科技發展趨勢,包括個人計算機、網際網路等領域的突破。
與湯姆斯一起搭乘飛機回去美國的劉和見狀卻早已麻木,因為這份計劃書他比湯姆斯看到的還要早,那一刻的自己絕對比湯姆斯還要震驚。
以至於劉和事後懷疑杜永孝到底是不是人?
是人的話為什麼可以預測二十年後的事情?
除非,
他是神。
……
回到華盛頓的第二天,湯姆斯就迫不及待地將計劃書呈遞給總統卡特。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卡特總統仔細翻閱著這份來自東方的計劃書,不時發出驚歎。
“這份計劃書的價值,不亞於馬歇爾計劃。“卡特總統摘下眼鏡,揉了揉發酸的太陽穴,“我們必須立即召開內閣會議,討論如何落實這些建議。“
很快,杜永孝的名字在華盛頓政界傳開了。國務卿萬斯在看完計劃書後,立即要求安排與杜永孝的會面。財政部長布魯門塔爾更是直言:“如果杜先生願意加入美國政府,我願意讓出這個位置。“
與此同時,美國各大媒體也聞風而動。《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登了長篇報道,標題是《來自東方的商業奇才:杜永孝和他的矽谷藍圖》。《華爾街日報》則詳細分析了計劃書中的各項建議,稱其為“改變美國科技命運的里程碑“。
最引人注目的是《時代》週刊的封面報道。
封面上——
杜永孝身著中式長衫,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內文寫道:“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杜永孝用他驚人的遠見,為美國指明瞭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他的計劃書不僅是一份商業藍圖,更是一份關於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宣言。“
很快,杜永孝的聲望從政界、商界蔓延到民間。
在哈佛大學,學生們自發組織研討會,討論杜永孝的計劃書。在矽谷,創業者們將杜永孝視為精神導師,紛紛按照他的規劃調整發展方向。
……
對於自己突然在美國出名,杜永孝一點都不意外,畢竟這個年代的美國還很自由很民主,沒有太多限制,也沒以後那麼邪惡。
至於美國政府對他的邀請,杜永孝全部婉言謝絕,他是一個低調的人,不願意在美國這種地方拋頭露面。何況,如果他真想出名的話,根本不用等到這時候,當年他出訪美國就是很大的機會。
現在的杜永孝處理完韓國這邊事情,實際上正在籌劃回去香港。
而在回去香港之前,他的小情人金宣兒卻對他提出了一個“不情之請”,想要讓杜永孝幫她一個大學的師兄介紹工作。
杜永孝一開始並不感冒,幫忙找工作而已,不用自己出手就可以搞掂。
不過當金宣兒講出那個人名字後,杜永孝決定了,還是要親自出手才行,因為那人是——文再銀,未來韓國獨一無二的大統領。
……
文再銀站在三星集團總部大樓的玻璃幕牆前,深吸一口氣。他低頭看了看腕錶,距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十五分鐘。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面試,不,這甚至不能稱之為面試,而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他快步走進洗手間,對著鏡子仔細整理儀容。深灰色的西裝是昨天特意去明洞買的,花了他整整三個月的積蓄。領帶是小師妹金宣兒送的,深藍色帶暗紋,據說和杜永孝常戴的那條是同款。想到這裡,他的手指微微發抖,將領帶結又緊了緊。
鏡中的年輕人面色蒼白,眼下有明顯的青黑。為了準備這次見面,他幾乎整夜未眠,反覆背誦著可能用到的自我介紹。水龍頭的水聲嘩嘩作響,他捧起冷水拍在臉上,試圖讓自己看起來精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