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還有邁克那經典的“太空步”,杜永孝覺得有必要也可以提點一下邁克,讓他提前“創出”。

現在,杜永孝頭疼的是如何收購美國好萊塢電影公司。

透過排查,杜永孝看中的是好萊塢七大電影公司中的福克斯公司。

在杜永孝看來,這家公司是好萊塢當中最有名的“倒黴蛋”,

沒錯,這家倒黴公司就叫20世紀福克斯。

上一世,這家公司每次賺完大錢都會連續出幾個不賺錢的電影,然後又奇蹟般的活了。

九十年代這家公司拍泰坦尼克找到卡梅隆,說“哥,排這個需要多少錢?”

卡梅隆:“三千萬搞定吧!”

“哥這是四千萬美金。”

卡梅隆說:“好,那我就拍了,咱們這個重頭戲是沉船,我先買個造個人工蓄水池,在這拍,咱們沒必要花太多錢,能拍一半的就行了,剩下的拍攝手法和特效應該能省點。”

於是在電影開拍前,他們已經花了2100萬美元的預算最終花了倆億。

但是——

重點來了,《泰坦尼克號》這部戲最終卻在全球狂攬十八億美金。

現在杜永孝就在打這家20世紀福克斯公司主意,原因是這家公司最近的幾部大戲又賠錢了。

實際上,從1060年開始拍攝《埃及豔后》開始,福克斯公司就在賠錢路上一路狂奔。

主要是因為在《埃及豔后》這部電影上花了太多的錢,其中包括女主演伊麗莎白泰勒的片酬100萬美元,但影片的票房又不夠理想。

從1969年到1971年,達瑞爾·扎努克在二十世紀福克斯的最後三年是不成功的,因為幾部大製作接連失敗,但他的繼任者小阿蘭·萊德及時調整了公司的發展方向,決定為年輕的觀眾製作電影,結果就是出現了《星球大戰》三部曲這樣的經典之作,以及傳記片《巴頓將軍》。

1972年又推出《海神號遇險記》,開創了氾濫於70年代的災難片樣式。

從1974年開始,該公司拍片很少,因為陷入“賠錢魔咒”,幾乎拍一部賠一部,直到1981年大石油商M.戴維斯買下了這家公司。

現在杜永孝來了,就沒打算放過福克斯,便宜戴維斯。

所以,他要一舉拿下福克斯!

拿下福克斯最起碼要具備三點,第一,有足夠的資金。

這點杜永孝沒什麼困難,他手頭還有一億美金現金,再從大通貸一些款,基本就差不多。

第二,對福克斯未來有所規劃,而不是腦子一熱收購。

這對福克斯董事會來說很重要,所以杜永孝要拿出一份合理的,可行性計劃,最好能夠徹底盤活福克斯。

第三,也是最重要一點,即使得到福克斯董事會贊成,也需要得到美國政府管轄娛樂文化部門批准,因為杜永孝是個外國人。

原本第三點是最難的,可是現在——

作為美國民主黨最大金主之一,身為中國人的杜永孝,此刻,完全有這種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