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爺,您老反應不用這麼大吧?”

看到劉福一口茶噴出,杜永孝忍不住道。

“你你你,伱說什麼?你再說一遍?”劉福嗆得眼淚都快出來。

“我說我想搵個總警司噹噹。”

杜永孝其實已經很謙虛了,他本意是想說當“警務處長”,也就是傳說中的警界“一哥”,怕劉福接受不了,這才退一步講自己要當“總警司”。

“咳咳咳!”劉福使勁兒咳嗽。

杜永孝不得不掏出手帕遞過去。

劉福接過手帕捂著嘴道:“你知不知自己在講乜?總警司?你竟然敢奢望總警司?能夠做總警司的,要麼是鬼佬,要麼就是姓盧,姓曾那樣的天之驕子!”

也怪不得劉福這樣說。

自從香港被英國殖民之後,在這支充滿殖民地色彩的警隊中,警員地位是由國籍決定的,雖然此時香港的居民名義上都是英帝國的屬民,但是膚色和人種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警隊中歐洲籍警察,尤其是英國警察地位最高,印度籍警察次之,華人警察地位最低,連同樣的持槍執法的權利都不能享有,只能依靠警棍執法。

直到五十年代末,華人警察勢力才在香港警界崛起,尤其以四大探長為首的華人警察,靠著得天獨厚的“種族優勢”,不但掌控了整個香港基層警界,還影響到上面那些鬼佬。

鬼佬高層“以華制華”政策初獲成效,卻也搞得尾大甩不掉,可以說在那個年代華警勢力當真如日中天,並且打造出了驚世駭俗“黑金帝國”。

但要說到華警地位的最高層,卻不得不提兩位大人物,一位叫盧家興,另一位叫曾兆科。

盧家興先就任於香港政府教育司署,兼任巴富街、荷李活道等官立學校校長、青衣公立學校校長,還創辦領僑英文學校,任校監兼校長。

1947年加入為後備警察隊隊員,升高階督察,銅鑼灣區署及護送隊輔助警察主任、中央區署、紅磡區署及旺角區署輔警主任,獲頒賜殖民地警察功績榮譽勳章、殖民地特別警察功績長期服務獎章。

1963年升輔助警察副警司、警司、憲委皇家香港警察輔助隊名譽正警司。

至於曾兆科,1947年畢業回港,以高學歷加入香港警察隊並屢受重用,曾派往倫敦警察廳受訓。先後服務於交通部、政治部、偵探部,後出任九龍刑事偵緝處副處長等要職。

1960年在英國劍橋大學高階行政課程進修班學習。1961年回港後升任助理警司,時年38歲。

曾兆科是港英警隊早期提拔得很高很快的華人警官。後來上世紀70年代因貪腐而著名的警界大佬,四大探長等人,當時的階級都低於曾兆科,有的甚至就是曾的下屬。

不少人認為,若不是發生事故,曾兆科很可能會成為香港的第一任華人警務處長。

雖然整個華人警界有這兩位華人前輩坐鎮,為華警掙足面子,但明眼人都清楚,這種“天之驕子”,從今不會再有。

一方面出於鬼佬對華警的提防,害怕華人警察坐大後會像某個前輩那樣背叛他們;另一方面出於華警自己的不爭氣,學歷不高,除了搵錢勾結社團,什麼都不會,還喜歡內鬥。

“所以,阿孝,你還是摒棄這種不切實際幻想!不如接我的班,好歹等你做了總華探長也可以儲存一些實力,到時候再扎職個見習督察,高階督察的也不是不可能!至於總警司麼,卻是想都不要想!”

劉福情緒穩定下來,破口婆心對杜永孝說道。

杜永孝知道劉福很難理解自己野心,這也怨不得劉福,時代侷限性讓劉福只能盯著自家這一畝三分地,認為總華探長的權力已經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