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瑜佳南行 四使跟隨(第1/3頁)
章節報錯
一葦渡河足自輕,迎風踏浪穩如松
中原自古兵家地,南朝今日廟興隆
繁華似錦牡丹盛,錦帶玉衣遊洛城
今有梅花教立派,臥牛山上建門宗
這一日,瑜佳將,教中一些事情,都交代了,思琪等幾位宮主。自己便帶著,風雲雨雪四使,走出了梅花教,一路南行。
因為是體察民情,便沒有飛行。主僕五人一路上,夜住曉行,一路南下。這一日,便來到了黃河北岸。
魏國南方邊境,這些年,也是戰事連連。由於北方戰事多,牽涉的兵力大,多年來也是比較吃緊。所以南方邊境,沒有太多精力和兵源,多是守的時候多,攻的時候少。此時劉宋皇帝是文帝。將南朝治理的,也是有聲有色。
南宋有一名將,檀道濟甚是有名。此人著有一書,名為《三十六計》傳於後人。在同魏國一次戰鬥中,宋軍糧草被燒,夜半檀道濟帶領士兵量沙子,將沙子放入麻袋中,上面放上一層白米,次日一,早將沙袋放置大營中。
魏軍探馬看到宋軍,軍營還有糧食。報之主帥,當時的,魏軍主帥是安頡,沒敢貿然進兵。
檀道濟帥兵,安然無恙,大搖大擺,撤離戰場。這就是唱籌量沙的典故。後被奸臣讒言,皇帝擔心,此人權利太大,恐有叛逆之心。藉機將其殺死,這是後話。
這些年,魏軍與宋國,你爭我奪的,雖大的戰役沒有,但也沒有消停過。
話說瑜佳五人,來到黃河北岸,正準備渡河,但沒有渡河的船家。
過去,有一葦渡江之說,瑜佳便說:“今去南國,便要我等去此建工。我等也來他個,一葦渡河,也在世上,留此美名。”
說罷在河邊,隨手摺下一根蘆葦,投入河中,隨後,飛身落在蘆葦之上。運用大神通,蘆葦如,離弦之箭一般,向南岸駛去。
風雲四使,見公子先一步下水,便也效仿瑜佳,各自也折了一葦,紛紛跳入水中。要說瑜佳五人,都有那飛行之術。過個黃河,輕鬆的很。
但是用飛行之術,太過詭異。瑜佳也想招搖一把,好為自己南下,創些名聲。五人在河中,以蘆葦渡河。這動靜,馬上就吸引了南岸不少軍人和百姓。紛紛在遠處圍觀,七嘴八舌的議論。
此舉驚動了,南岸魏軍守將。守將聽罷,心想:何人如此手段?急忙催馬前行,來到黃河南岸,查明情況。
此時瑜佳幾人,在狂浪中神情自若,悠哉悠哉。沒多長時間,幾人渡過了黃河,飛身落到南岸。
守將見,瑜佳幾人上岸,飛身下馬,來到瑜佳幾人面前,沒敢造次,恭敬說道:“不知先生,哪路高人?渡河而來,所謂何事?”
瑜佳聽罷,笑著,從腰中拿出,魏國皇帝給的腰牌。這支腰牌,瑜佳可是一直沒用。當年皇帝,給瑜佳這枚腰牌,可是各州縣,皆可通行。
見腰牌,如見皇上啊。守將見,瑜佳拿出皇帝的腰牌,急忙跪拜。瑜佳微笑說道:“本君侯,乃姜瑜佳也。此次南下,乃有要事。不知官爺,尊姓大名?何人部下?”
一聽姜瑜佳,自報大名,小將急忙,再次行禮。開玩笑,姜瑜佳大名,在整個大魏,可謂家喻戶曉。口中說道:“不知君侯到此,望乞恕罪!小人乃安頡大將軍帳下,西路先鋒官史衝。”
瑜佳聽罷,微微點頭:“史先鋒,不必多禮。眾將士,辛苦了。今姜某有要事,便不與你家,大將軍見面了。待姜某迴歸之日,定然拜會你家將軍。今日,你我相逢便是緣分,且送你些禮物才是。”
說完,從乾坤世界,拿出一個瓷瓶出來。裡面有三十枚,九轉還魂丹。遞給史衝,說道:“此內為療傷聖藥,只要尚有一口氣在,便可治癒。行軍打仗難免受傷,好生收下”。
瑜佳沒敢說,這是九轉還魂丹。如果說了,在這,可能就會來一場,生死搏殺了。要知,一枚九轉還魂丹,可就是數萬兩黃金呀。
史衝接過,又謝過瑜佳。瑜佳同史衝別過。一行五人繼續南行。行進過程中,瑜佳神識掃過,每一寸土地。如今瑜佳神識放出,可以感知數千裡。各城,各縣,山川,河流,全部記在腦海中。為日後,行軍打仗之用。
幾人數日行程,倒也,沒有什麼事發生。這一日,幾人來到了洛陽。洛陽,乃四大古都之首。當時的洛陽戶,已有二十萬戶之多。人口已達,一百萬以上。可謂是,當時最大的城市了。
這一路走來,瑜佳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便是,這南國的寺院特別多。而且這寺院,都相當富裕。不單單說,這寺院香火,多麼旺盛。雖逢戰事,但寺院確是個,極好的安身之所。
這裡寺院,種田不納稅。而且每座寺廟的土地都非常多。大多數,是鄉賈士紳贈送的,有抵押的。那時這寺院,竟然往世間放貸。好多大紳,也喜歡把多餘的錢財,放到寺廟,用錢生錢。
在民間,寺院的信譽,還相當好。寺院放貸,那利息更是,高的嚇人。民間高利貸,利息還要比,寺院更高。往往是早間借的,到了晚上還,就要本金還到數倍,甚至十倍。
佛家聖地,本是慈悲之所,雖不像民間那麼高,確也是要一兩倍。而且寺院,還開設旅店,收取費用。
所以佛寺積讚了大量錢財。百姓們,也習以為常。宋文帝也算是,一位好皇帝。這些年對與官家的民貸,也是免了許多死貸。但是民間的,他這位皇帝,也是沒有辦法了。
整個國家的錢財,寺廟佔得的份額,也是相當大的。大部分在,王公大臣,地主老財手中,真正的皇家,擁有的反而不多了。平民百姓少的,就可想而知了。
在那時,貨幣流通形式,也是多樣的,糧食和布匹,可以做為貨幣使用。以物抵物的現象普遍,大部分借貸,多以房屋,土地,牲畜為抵押。借得銀兩等物,到時還不上,放貸方便收回財物。跟現在的,質押貸款沒什麼兩樣。
所以南國百姓,生活的還是很貧苦的,流離失所的,比比皆是。賣身為奴的,更是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