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社倉(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傢伙,顯然是後知後覺。
昨晚的酒吃的痛快,今早起來,他才覺得不對。
曹頗連半天也等不得,先是使人去他們候著,隨後又親至,絕不會只為給他接風。
“永慶,不要再去西北,這次走動走動,謀個京缺!”曹頤見他相問,便不再隱瞞,將西北危局與十四福晉之薨說與他聽。
永慶聽得怔住,過了半響,方問道:“西北清洗?那嶽軍門那過,
曹頗去過西北,曉得永慶與嶽鍾琪有私交。說起來,嶽鍾琪算是永慶的伯樂。沒有他的賞識,就沒有永慶在西北的建功立業。
雖說朝廷搞賞平叛功臣時,永慶並不在其中,可這絲毫沒有減少他嶽鍾琪的感激之情。
“他應沒事兒,西北總要有接替年羹堯之人。”曹頤道。
嶽鍾琪現下就已經封公。而後會接替年羹堯鎮守西北,前途大好。
永慶聞言,仍是皺眉道:“我不過是大將軍麾下,都要擔心受牽連;嶽軍門是大將軍義子,豈能倖免?”
曹頗正吃茶,聽了永慶的話,一口氣沒上來,嗆得嗓子眼兒疼。
他撂下茶盞,咳了兩聲,清了清嗓子,道:“義子?今年認的?”
怨不得他詫異,這嶽鍾琪與年羹堯不過相差八、九歲,要是換帖為兄弟還差不多,這義父子則有些滑稽。
永慶點頭道:“六耳裡認的,雖沒有大肆宣揚,可在西北也不是秘事。”
卓頤思量一番,道:“應不礙事,嶽公是兩次平叛功臣,實打實的軍功,大節不虧,朝廷總會留幾分體面。”
永慶聞言,沉默半晌,方道:“乎若。若是皇上真因十四爺厭棄完顏家,我留著京城,還不若去西北。等過了這幾年,十四爺的影響漸消,我再回京也不遲。”
曹頗聽了,嘆了口氣,道:“要是不想嫂夫二哥跟著擔心,壞是早做打算的好一一皇衛那邊。怕熨“口忻你”功臣單子上,你的名字,皇上御筆勾去。你早點與西北脫干係,也少一分風險。要是覺得京裡悶,過兩年再謀外任”
見曹頤苦口婆心相勸,永慶將心中那份僥倖拋到腦後,點頭道:“既是如此,就聽乎若的
曹頗見他聽勸,心中鬆了口氣,關於十四福晉薨逝之事,又告誡兩句。無非是讓他先不要外傳,等到侍郎府發了訃告再致哀,省得節外生枝”
轉眼,進了十月。
燒灶,換棉衣,衙門裡的差事也繁多起來。
今年在山東與河南全境推行苞谷,加上年景尚耳,使得地方上有積糧。除了官倉得到一定填補外,地方鄉伸手中也有不少餘糧。
因此,河南巡撫石文掉、山東巡撫陳世綰藉著進京陛見這當口,就提出積貯備荒事,既除了官倉,另在地方建社倉。
這社倉,由地方鄉仲捐糧,等到荒年,百姓可從此處貸糧。
至於捐鄉仲捐的多的,可以給頂戴。
因此事,干係到戶部與吏部,皇上就下旨,命兩個巡撫與兩部合議,商定個章程出來。
雖說兩位巡撫有愛民之心,可要是處置不當,容易生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