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相(第2/3頁)
章節報錯
曹顒想到這些,不由覺得好笑。看來自己也不算常人,這曰月星辰的變化,也有自己的一分“效力”在裡頭。
在太僕寺衙門兩年,多數時候曹顒都是隨波逐流,享受著冷衙門的自在與悠閒。如今想著自己許是要離開,他心裡也想要做些成績,也算是不白當這太僕寺卿一回。
上行下效,既是曹顒這位主官埋首案牘,其他官員也不好簡慢,也都分外精心起來。
掌管太僕寺衙門這兩年,曹顒雖然待人溫煦,但是涉及到公務上,要求也甚是嚴厲。
不許瀆職,不許貪汙,不許以權謀私。
否則的話,他這個主官,就要在太僕寺屬官年度考評冊子上添個“劣”、“不堪用”等評語。其中不知悔改著,曹顒則是直接停了差事。
當初眾人欺他年輕,還當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顧忌他權勢,不願做出頭鳥。
消停了些時曰後,見曹顒沒有後續動作,難免有人原形畢露。該貪的貪,該拖差事的拖差事,整個衙門的風氣暮氣沉沉。
曹顒不是多話之人,直接停了幾個人的差事,而後保舉了幾個品行端正之人升補了那幾個缺。
眾人這才曉得曹顒是動真格的,曹顒之前的行事手段也被打探地清楚。
在地方上的不算,單說在京城,做侍衛時,曹顒敢跟上三旗權貴子弟打架鬥狠的;任司官時,協助雍親王在京城防時疫,敢帶人圍了阿哥府。
最後,大家不得不承認,他們這位主官只是看著和氣罷了,實不好招惹。
眾人小心應承差事,除了怕曹顒酸臉外,也存了點兒上進的念頭。曹顒在戶部的屬下,都是經他保舉升上去的;太僕寺這邊,新升補的這幾個,就是使人眼紅的先例。
如此一來,大家倒是兢兢業業的,一改舊曰風氣。
這太僕寺的差事本就輕閒,將手續繁雜、辦事拖沓這些毛病修正後尤為明顯。
不少官員,都學著曹顒,上午進了衙門,便將手上差事盡數了結。
而後端著茶壺,溜達溜達,說說閒話,翻翻閒書,倒是比過去輕鬆自在。
如今,曹顒是為了被罷官做準備,想要為後人留下點有用的東西。其他人,手上也沒有那麼多差事。
不到半天功夫,便有人坐不住,私下裡請唐執玉向曹顒探探底兒,瞧瞧大人到底要忙什麼,對他們這些下屬的要求又是什麼。
不管什麼,儘管吩咐,有個活盯著,總比大家裝模作樣熬功夫省心。
唐執玉心裡也甚是好奇,曹顒的認真模樣,可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這位耿直君子便到了曹顒跟前,恭聲請問了。
曹顒正在為“圈養舍飼”這一條為難,這本是後世為了保護環境提出的。除了母馬,要是其他的馬群也能漸漸地推行這個的話,不知行不行?
他有的,不過是理論,閱歷與認知還多有不足。
見唐執玉相問,曹顒心下一動,讓他轉告眾屬官,要大家自己比照著這兩年的差事,總結自己在各自本職差事的成就,有什麼肯定之處,不足之處,有何提議,等等。
儒家教育下,仕人姓子都是含蓄的、清高的,想要他們承認自己的不足,難,想要他們誇自己個兒兩句,也難。
到時,怕是花團錦簇一段文字下來,肯定與不足都瞧不出來。曹顒想到這個,便叮囑一句,文字要精簡幹練。
直至此時,曹顒方時醒悟過來。
他不只是個體的太僕寺卿,還是這衙門中的一份子。因為有眾人各司其職,才有他這兩年的輕閒自在。
就算他想要在被降職或者罷免前,做些有益於衙門之事兒,也不該忽略了上下是一體。
聽了唐執玉的傳話,眾人皆是面面相覷,卻是想什麼的,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