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3/3頁)
章節報錯
房含章自己帶著滿滿好幾大車財貨到了廣州,找到親朋故舊幫著自己活動起了升遷之事。
房含章跑的飛快,卻著實將馮天養給累的不輕,許多細枝末節之事他之前都未曾聽聞,一些縣衙裡面的預設規矩他也都不甚瞭解,一時間竟有些手忙腳亂。
不過很快,馮天養便從這種短暫的慌亂中解脫出來,將一干政務梳理的井井有條。
無他,操弄人心而已。
初來乍到,沒有任何基礎,僅憑談判時積攢下的一點威望,馮天養情知自己觸動不了原有的利益格局,於是從日常之規章制度著手施為
將六房典史、書辦、小吏全數召集齊全,立下規矩,諸般事項根據難易限時辦理,逾時一律懲處,或是罰俸,或是於縣衙門口張貼處分文字,逼得諸多胥吏不敢推諉。
每月對六房進行評比,以辦事效率、質量而論,其優秀者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即便一房落後,其房內優秀之吏員亦有可能獲得獎賞,鼓勵年輕吏員們努力辦差。
同時經常喊人單獨談話,每逢談話必問其他同僚之品性、能力,以及最近辦事之狀態如何,打聽被罰之人是否有怨言,對領賞之人是否服氣,打破下屬之間的攻守同盟。
人心是最難揣測的東西。
單獨談話之時,為了討好上司出賣交好同事**的事例太多了。
一番手段下來,不論縣衙裡面的諸多吏員是否心裡服氣,至少是口上服氣了。
眾多縣衙裡面的吏員一改往日之懶惰,勤勉辦公的同時不約而同的對馮天養交口稱讚,生怕哪句埋怨的話被同僚聽到後為了討好而告密。
便是膽大的,也只敢在回家後才發幾句牢騷話,整個衙門的風氣著實改善不少。
在廣州活動的房含章偶爾也會回到縣衙,一則是怕馮天養能力不足,操辦政務再出了亂子給自己惹麻煩,二則是適當展示自己存在,免得有人惦記上自己應分的錢糧。
而馮天養要的只是手下吏員的辦事態度,並未真正改變底層的利益分配格局,只要不惹麻煩,不捅婁子,馮天養對原有之潛規則一概不管。甚至連愈演愈烈的土客之爭,馮天養也是依照原有的慣例,由本地鄉紳處理。
一面整頓著縣衙中的風氣,馮天養一面對著衙兵隊伍下了手。每旬除最後三日在縣衙坐堂,處理一些必須他經手的政務,其餘時間都是帶著十幾名年輕精壯的衙兵騎馬下鄉巡視。
一開始還有鄉紳在他巡視的路上興師動眾的迎接,黃土鋪地,淨水灑街的場面都擺了出來,但馮天養卻直接繞了路,只是事後差人將那鄉紳喊來溫言安撫一番。
後來隨著本縣鄉紳對馮天養的瞭解加深,慢慢也都習慣接受了馮天養的作為。
這位縣丞巡視時雖說好與那些窮漢們打交道,但無非就是聽聽他們發牢騷而已,頂多是從裡面選擇一些性情忠厚的漢子,給個衙兵的身份,換取其忠心效力罷了,反正衙兵的錢糧都是縣衙給的,又不向大戶攤派。
真正觸動原有鄉紳利益格局的事情,這位縣丞心裡拎得清,從未碰過,譬如房含章與幾位豪紳共同操辦的香港生活物資供應一事,馮天養從未插手。
他只是在所有人不經意之間,悄然將原有的衙兵隊伍由五十人擴充到了一百五十人。對比之下,駐守新安的塘兵汛兵總數也不過六十人。
依照馮天養之本意是還想繼續擴充衙兵規模的,但無奈縣衙錢糧開支已經到了極限,再多就要影響到原有利益分配格局了,無奈之下只得停手。
八月中旬的一天,大風剛剛過境不久,馮天養以巡視受災民眾為由,帶著精心挑選的三十名衙兵再次離開了新安縣城。
一干人等離開縣城後一路東行,巡視了沿途幾處村莊後沿著海岸線折身向北,在一處與香港相距不遠的殘破荒村外停了下來。
此村落雖然荒破不堪,村內卻有陣陣薄煙升起,村口處也有牲口的新鮮糞便和大車車轍的痕跡,村口的一處牆壁之上,也有一個五芒星形狀的標記,廢墟之中還有放哨的人影閃動。
一眾衙兵還以為是撞上了土匪藏身的窩點,紛紛下馬張弓持刀警戒,有幾名衙兵從馬背上取下盾牌,將馮天養護的嚴嚴實實。
“不必如此緊張,某與好友相約與此,其人早在此處等候而已。”
馮天養拍了拍護住自己的眾人肩膀,翻身下馬,點了兩名精壯的衙兵陪同自己邁步走向村口。
離村口還有十餘步時,裡面迎出兩人,馮天養見兩人相貌後也是終於徹底放下心來,快步走上前,迎住兩人。
馮天養和容閎、黃勝兩人各自擁抱後,方才想起幾人原本是約定了接頭暗號的,許是三人都有些激動和緊張,竟然都給忘了。
“星星之火,”
馮天養輕緩而堅定的說出了接頭口號,容閎和黃勝相視一笑,同樣輕聲回應。
“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