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你的‘自我認知’又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呢?”

釋迦摩尼繼續啟發。

“從我這個大腦袋裡面吧!哈哈別人都說我頭特別大,裡面一定裝了太多的問題了!”

孔丘也不覺得,拿自己開玩笑有多丟面子,倒是這位西方大聖人,都愁出一頭“小包”,堆積成山了,也不知道是怎麼個“愁法”才能“練”成呢!

“你說的沒錯,這是‘自我認知’所寄居的地方,的確就在大腦這裡;卻也不完全都在這裡。”

釋迦摩尼這個回答,很模稜兩可,讓老聃也不由自主地摸摸頭,又拍拍心口,閉緊眼睛找感覺。

“看看,這位老聃小友就很懂得體悟。用眼睛看,會誤導得更遠,所以他就閉上眼睛,呼叫其他感官去體悟。”

老聃沒想到自己的小動作,居然被大師如此肯定,不由得心情大悅,睜眼笑道:

“大師謬讚!學生在找那個‘自我認知’的聲音,到底從哪裡發出來的,睜眼找不到,這才試著閉傷眼睛來找。”

孔丘一聽,也依樣把眼睛閉緊,緊張的,連呼吸都憋住了,不一會兒,就心臟“撲通撲通”猛跳,實在是忍不住了,這才深吸一口氣,把這個“靜態”狀態打破,恢復著正常的呼吸節奏。

“哈哈,這位孔丘小友,你又從剛才的摒除‘視覺’干擾之後,體悟到了什麼呢?”

釋迦摩尼繼續問認真學習領會中的孔丘。

“我覺得自己要喘不過氣來了,腦子裡一片空白……什麼也想不了了。”

孔丘認真答道。

“嗯,很好!快接近了!”

釋迦摩尼誇讚道。

“啊?什麼都沒有?”

孔丘摸著自己的大腦袋,一臉迷惑。

“對!什麼都沒有。”

“不會吧!明明我心裡想了很多,比如:怎麼向您提下一個問題;比如眼睛一看,為啥就會影響到領悟;比如我覺得就算閉上眼睛,我也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什麼姿勢,手腳在哪裡,是怎樣的動作……有這麼多的念頭,為什麼您說‘什麼也沒有’呢?”

老聃不理解,開始詳細分解自己的所思所感。

“你雖然有那麼多個‘念頭’飄過,可是你看看我們,看看周圍,看看你自己,有任何變化嗎?”

釋迦摩尼張開雙臂,攤手給老聃看。

“我……?明明在我剛才閉眼睛的時候,已經翻越高山大海遠遊一場才被叫回來一樣,怎麼就會沒有任何事物被我改變了呢?”

老聃有些困惑,他一向堅信自己對時間的掌控,可是就在剛才那一段短暫的“閉目”神遊期間,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已經去到哪裡“魂遊”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