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忠僕(第2/2頁)
章節報錯
“華臣府裡,現有左、右兩路府兵,仲缺一位可以訓練府衙新兵御術咁教頭,吾意,呢樣重任,非老兄你莫當!”
王丹讓渾夕來訓練出有戰鬥力的華臣府兵,自然也是為了將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
若“匪”不夠強悍,怎顯得“降伏匪患之人非其不可”、“剿匪人”的堅毅勇敢、智慧過人、擁有強悍威力呢?
“不過,民間有言,自古無‘送醫上門’之先例。吾自唔可能眼巴巴自己拎著個藥箱,就去到華皋比府上,求著去俾佢眙病。”
雖然柤離子的顧慮,不無道理;但王丹那裡,也早有“解藥”。
“無事獻殷勤”,對於現在“心病”比“身病”更重十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華皋比來說,他的“疑神疑鬼”,已經發展到了“變態”的程度:除了家人以外,絕不見任何陌生人。
不光如此,全天屋裡屋外都有守衛和侍人,輪班瞅著他;就連每送一餐過來,也都是先由唯一信任的人———華吳的妻子,一一代為嘗過,確認無毒,這才安心下嚥。
但是,他這飯量,也一天小過一天,不敢吃太多。或者是他聽說過:就算是純水,喝多了量,都能喝死人;所以就連那日常的茶水,他也是渴得實在不行了,才小喝幾口。
經過這一番過度防禦的“自我折磨”之下,他不病才怪!病能快快好,才怪!!
華吳的妻子,看到眼裡,疼在心裡,一心想著,得想想辦法,治治華皋比孩子這心病。
倒是他的弟弟華合比,每天早晚,都要抽時間過來看看他,陪他聊聊天,幫喂湯藥喝水的,看上去,也是相當上心,關心倍至。
下人們私下裡,都在偷偷議論著一個“傳聞”:其實華合比的每天積極探問,只不過是想看看,他這個承襲了“左師”職位的“半條命”,還能撐多久?他得表現好點,這樣,才有機會,當有個“萬一”的時候,成為這個“左師”位置的唯一人選。
此時的華皋比因為還太過年輕,並未成婚,更無子嗣,弟弟華合比的“期望”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所以,如何讓哥哥的病體“好不起來”,成了華合比的一個心中暗願。
而王丹派去套關係的華臣,則成功引導:透過華吳妻子的親姐姐,恰是華臣府管家的妻子,在她姐倆私下走動時,令她知道:有一位來自衛國的神醫濟世閣主柤離子,正在華臣府上做客。聽聞其醫術高超,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華吳妻子,對自己姐姐說的話,自然是深信不疑;加上對主人的忠誠和關愛,她就立即回去,向華合比試著提起了這事,希望能由他出面,請來這位神醫,給華皋比看病。
華合比一聽說是能“起死回生”的神醫,心中便想:“真救活了可不好辦?我是想找一位能‘救著救著就沒命了’的‘神醫’,怎麼可能去請這麼厲害的來呢?”於是以“衛國之醫”,“其心不軌”為由,第一時間就給“否”了。
但是華吳妻子不肯放棄,她依然堅持,想著:就算主人不願意請,她寧願要花盡自己家中身上的所有錢財,也要想辦法請來“神醫”,治好他們從小帶大的華閱家老大“華皋比”。
一想到,華皋比正是因為親眼目睹了自己夫君去世時的慘狀之後,才驚懼而病倒,華吳的妻子,就更覺得對不起小主人。
華吳妻子的孃家,在吳國;孃家自祖上就一直是個商戶人家,地位不高,但家資財力尚可。於是,她就寫信給家裡,要求寄多些銀兩過來,她要用這些錢財,去請醫術高超的大夫,來給主人華皋比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