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斬救(第2/2頁)
章節報錯
使者尋人未果,只好回宮覆命。
郯君心灰意冷,只好放棄掙扎,躺平休息,聽天由命,一時間,什麼政事,都被擱置了下來,沒法再繼續了。
而這個時候,又有人向郯君彙報說:“聽聞召將軍之父親王丹與呢個濟世閣主柤離子乃發小之交,若去求他,或者可以搵到此人。”
“‘求’?頂可以用‘求’字?你哋且發榜出去,就話:若十日內,不見罪囚召之同黨衛人濟世閣主柤離子來皇宮見駕,為君醫疾,即處召之大辟於市!”
倒召派的一位重臣替郯君想了一個“有力且速效的辦法”。
“如此!亦可。”
郯君有氣無力地應允了。
這紙告示一出,所有人都急了。
尤其是被指名道姓的柤離子,他既然來了,就不可能見死不救。
雖然王丹是無比憂心,但這一次,他們兄弟幾個,是準備齊心協力,一起來“見駕”,來徹底了結此事了!
為了“吸引”同黨來“主動投案”,圜土這邊的“監獄長”,特意挑選了一位身形長像與“召將軍”長得很像的囚犯,每天施以酷刑,折磨得不像人樣,裝在特製的囚車裡,每天拉著,全城各處“巡展”,沿途準備了多支隊伍,暗藏其間,準備一旦發現“同黨”,立即逮捕。
這真真假假的,只有官家的人心理清楚,但是百姓被蒙在裡頭,看到這副慘樣,一個個都心有慼慼焉,不知所為。
如果不是柤離子和從從一直在以“行仁醫、揚召名”為辦法,一直在民間宣揚著這召將軍的天下,將有“多麼多麼美好”的話,老百姓那無處安放的“信心”,早都要被消磨怠盡了。
濟世閣主柤離子,作為這次“斬首”行動的明面主導者,準備好了一切,大大方方地“揭榜自投”,去皇宮叩門了。
而王丹則帶領他所挑選的敢死隊,化身為進出宮苑的民夫雜役,在宮中各處預埋了武器、機關,以備行動。
由侃昱指揮的“融庠”軍,與渾夕操練的“造父”佑隊,分別負責皇宮、圜土兩個方向:“斬首”及“營救”兩個方案,同時實施。
各個已準備歸“召”的城裡,守兵們早已準備好了“召”字旗,準備一起打出來,吸引各支郯軍的火力,使得他們顧頭顧不了尾、顧東顧不了西。
倒召派的守備,也並不含糊,從宮內、宮外,到圜土周邊,都佈設了重兵。
而出外平叛的各支軍隊,則被各個地方同時亮出的“召”字旗所吸引著,東奔四跑,打來打去,不斷消耗著元氣。
郯國內戰已經打了起來,這周邊的各國,看熱鬧不嫌事大,紛紛又給郯國派來了使節,詢問是否需要援助。
這其中最氣人的,就是魯國和晉國了:明明他們太清楚這裡面發生了什麼,卻一邊在連線上玩著“移民耕種”的民間行為;一邊寫著“關切、譴責”的官方文書,掩蓋著他們心裡的各自小算盤。
魯國公主心中久積的一口惡氣,終於有機會出了!
“驚聞郯君貴體有恙,邊境遇匪,內憂外亂,不勝其擾,吾國既為鄰邦,又有舊親,絕無此袖手旁觀之之禮,特奉上車千輛、帛萬匹,以供實軍資,平匪患。並送鹿百頭,以其乳肉,滋補君身,但祝早日康復,重整江山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