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臣已出官場,專心一意追求財富,也不在乎什麼名聲、形象;但在官場中的官員們,則不一樣了,不僅想有權,還想有一個“名”,言必“清廉”,需要包裝。

而“君子如玉”之說,便給到了他們一個絕佳的“包裝物”:玉。

在當時各國貿易之中,玉器製品的消費量非常之大,也是緣於衛國國民、民俗,繼承了周王室的遺風,以“玉”彰顯君子之德、之品,用於民間官場,真真假假,君子還是小人,當區分不清的時候,隨身佩玉,手盤個把件,就成了那些“裝腔作勢”的“偽君子”們的標配行頭。

而知玉負責管理的“琢玉閣”,已擁有的“官家採購”訂單,就足以滿足店裡三年以上的用度,因此店面裝修也是格外豪華,用上最為珍貴的材料建築,還都是小兒科;僅就為每一件小“玉件”,單配的紫檀木模擬微縮傢俱的價值,已足以令到普通百姓望而止步了。

而這一日,來上門的貴客中,卻有一位不是“普通百姓”。

南子趁著姬元不在,妝扮成一“公子”模樣,來這街市上逛。路過“琢玉閣”時,看到了門前排長龍的盛況,也產生了好奇,便混進去看看熱鬧。

這一看,就再沒“收得了心”。

店面主理那位星眸劍眉的俊美少年,那一副“顧盼”模樣,已深刻入了她的腦海。

這一趟,她不僅買了一堆玉飾,更是放了定金,說不日還要再來,購買更多大件玉器。

兩位美少年雖然還是一臉恭敬,但他們的眼神裡,早已是“閱盡千帆”的模樣,波瀾不興,並沒有現出一副“受寵若驚”的卑賤、討好姿態,這種“不卑不亢”的沉著,更引得南子心神激盪,心下暗自認為:這兩位少年品行高潔,不為財富所動。

其實,不用南子示好,從她一進門的各種舉動,少年主理對她的身份、意圖,早都猜得一、二,所以並沒有顯出特別的不同態度來。

在他們的心目中,現在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對他們好的,只有“知玉”。

當守臣的侮辱、魯國公主的始亂終棄、眾客人的打賞推擁,無一不是衝著“好色”、“好奇”和滿足自己的私慾上來的;唯有“知玉”,不僅救了他倆,給他們生計,並且從未對他們的身體有過絲毫“不軌”,而是純粹地愛憐和尊重。

在“知玉”面前,才是他倆能真正放下心中一切芥蒂、防備的時候。

雖然他倆也曾想用身體力行去做點什麼,算是一種“感謝”或者“報答”,都會被知玉溫柔地一手一個,摟在懷裡,說道:

“吾明你哋心意!暫且委屈著,他日有良機,吾必為你哋尋得更好去處!”

知玉所想的“更好去處”,是羊斟那裡。

她知道在“召將軍”帳下,有的是“好男兒”爭得戰功的機會;也就有了正當地上升之路,而不是從某某的床榻下滾出去的“奴才”,為世人所不恥,無法昂首立足於眾人齒間。

但是,自從被守臣驅趕出郯國,她還一直沒有機會,再去與羊斟一見。

而來自魯國公主的“冷意”,已經傳到了她這裡,要說不做一些防備,也是假的。

“生之彌艱!且行且勉力!”

趁她現在還是“琢玉閣”的閣主,又遠在衛國,知玉開始為自己,也為這兩個她所保護過的少年,打算起未來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