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河伯私印因為袁公淵的緣故發出了新的預警,張鵬就一直寢食難安,如鯁在喉。

袁公淵認為目前還不是把他崑崙之行的經歷告訴徐婉儀和張鵬的時機,而張鵬也沒有辦法硬逼著這個倔老頭說。

但張鵬可不是個坐以待斃的人,他一直在思索如何該動用手中的力量來對抗明年的死亡大劫!

合縱連橫之術已經完全來不及,想必吐蕃和大食早已暗通曲款,兩大帝國的聯盟絕對不是一時半刻就能促成而是蓄謀已久。

經過深思熟慮,他發現自己似乎走進了一個誤區,那就是給袁老頭兒報仇和預防“吐蕃大食聯軍”其實是兩碼事,已經提前得到了預警的張鵬難道沒有袁老頭兒親身經歷的那些細節始末就不能做好防護了麼?

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讓徐婉儀和秦老先生都相信有“吐蕃大食聯軍”這回事兒。

那怎麼樣才能讓他們相信呢?

張鵬只能再次拉起“天下會”的虎皮大旗了!

事後他也不怕徐婉儀去找袁老頭兒驗證,反正自己從預警中得來的資訊和袁老頭兒的崑崙秘事結果導向是一致的,徐婉儀要是真的去驗證了,那麼只能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天下會”的信服度。

張鵬煩惱了大半夜,其實解決辦法就那麼簡單粗暴。

首先,如今北庭全境的農業技術改革已經進行過半,只差應對年底的白災得當,就可以保障全境糧草無憂,這是第一步。

他手上的水泥、青磚兩件套也已經湊齊,殘陽河大壩的完工已經證明了技術已經達標,接下來整個北庭的城防建設和基礎建設可以大跨步的升級,這是第二步。

新式製鹽法的推出和鹽場的建設,會進一步解決北庭的軍費緊張局面,但張鵬感覺一條腿走路並不安全,賺錢的路子還是要繼續拓展,這是他正在做的第三步。

接下來的第四步,就是要鍛鍊精兵,佈置防線,建造邊防軍寨,將敵人拒於國門之外!

在以北庭城為中心的農業技術改革完成後,整個庭州日後就會成為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決不能把與敵人交戰的地方放在北庭。

吐蕃不會碰安西都護府這顆硬釘子,因此他們想要從天山以東出兵來背刺北庭的機會幾乎為零。

徐婉儀的哥哥常年領兵在庭州北境立寨,兵馬強勁,且具備戰略縱深,一旦被拖入泥潭,他們反而會有來無回,所以聯軍也不會走這條路線。

所以兩大帝國的聯軍肯定是以大食為主,從西方入境,破昆陵防線,過碎葉川,據輪臺為營,兵指北庭!

而徐婉儀皇帝舅舅下發的聖旨還真的瞎貓碰了死耗子,給了張鵬想通了敵人行軍路線的機會。

“北庭有滅頂之災?何來此言?”徐婉儀很是不解。

“姑爺,這話可不能亂說,”秦老頭兒明顯被嚇到了。

張鵬則挺起胸膛,面色變得十分嚴肅,儼然一副故作高深的樣子:“郡主,秦老先生,前些時日我師門之中有人給我傳達了一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