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內容納近千人,也絲毫不覺得擁擠,呈回字形排幾列小几,各自用餐飲宴。

此時,禮部官員有人邁步進來,走到楊霖身前,抱拳道:“啟奏官家,有契丹使者,前來進貢。”

“進貢?”

包括楊霖在內,所有人都楞了一下,不過他馬上明白過來。

耶律大石,真不愧是一個梟雄,他孃的能屈能伸...

契丹使者,身穿傳統的契丹服飾,邁步走進大殿。

他們的表情凝重,在大遼帝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不知道一向勇武的皇帝陛下,為何要向大夏納貢。

雖然不稱臣,但是強弱地位,就此確立。

大遼舉國譁然,根本不能理解陛下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大遼正在邁入一個比以往還要強盛的時期,正好東進和大夏爭鋒。

大殿之內,夏朝文武群臣,都分外開心。

最強大得了遼國,也主動來納貢了。

在場的小國一看,果然個大夏為敵就是死路一條,遼人現在如此強盛,都認慫了。

在遙遠的復遼城內,耶律大石面帶愁容,他正直年富力強的時候,卻不得不低下了頭。

瞭解的越多,就越害怕,大夏如今實在是太強了。

更讓耶律大石擔心的是,夏朝強的是一個文明,一種傳承,只要這種風氣養成了,他們會持續強大。

而契丹只是一時的武力壓制,打得西方這些未開化的小國低頭。

而且夏朝的主體,漢人的數量已經到了一億多,還在飛快地增長。

而契丹人,至今還是幾十萬,他麾下的兵馬,以突厥人為主,還有各色人種。

這些人在平日裡,還能因為武力壓制,為自己效命。

一旦和強大的夏朝開戰,他們是不是還會忠心不二,就很值得懷疑了。

一旦臨戰反水,自己後方先亂了起來,大遼這個看似強盛的帝國,就會轟然倒塌。

而夏朝不一樣,只要他們文明沒有斷,早晚會復興,這就是可怕之處。

領悟了這一點的耶律大石,冒著族人異樣的眼光,斷然決定向夏朝納貢。

當年殘存幾萬族人,從雲內的煉獄中逃了出來,跋山涉水,一身灰塵。耶律大石目光堅毅,腰桿筆直,從未哀嘆過哪怕一聲。

如今江山萬里,子民億兆,滅國數百,大遼的皇帝卻再也沒有了堅毅的目光。

曾經他對著耶律阿保機的畫像,再三盟誓,要殺回馬盂山,八部契丹的發源地。

現在馬盂山只在夢裡得見了...

篝火旁,耶律大石站起身來,相比於龍城大殿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復遼城的皇宮內,空無一人。

連宮娥太監,也被耶律大石趕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