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舅舅與鄭公三人在下了早朝之後就去見父皇了,到現在也沒有回來。

老師不在,一些加急的文書只能作為弟子的當朝太子來批覆。

岑文字快步走來,遞上一卷麻布,低聲道“殿下,吐蕃大相的回信。”

李承乾接過這卷粗糙的麻布,解開捆著的麻繩,再揭開封蠟,鋪開麻布看著上面的內容。

祿東讚的中原文字倒是有了些進步,信上的內容無非就是他對大唐如何地敬重,還說他準備了很多青稞酒。

解釋了吐蕃攻打于闐不過是一場吐蕃與西域積年已久的恩怨。

信上又說起了有關松贊干布的話,原來松贊干布對紅樓的故事痴迷醉心,甚至想要與曹先生共謀一醉。

如今還在苦等著紅樓的結局。

李承乾沒打算回信,吩咐道“就放在架子上吧,與今年的卷宗放在一起。”

岑文字點頭道“喏。”

李承乾繼續看著眼前的文書,今年入秋之後朝中各部的俸祿需要打算,先給各衛府軍中發放軍餉,還差兩千貫的缺口。

李承乾一邊看著文書,一邊盤算著什麼時候可以湊夠這些銀錢。

朝中的用度依舊很緊張,互市的方略並不是立竿見影的。

等今年第二次互市的賦稅收繳完畢之後,這個缺口就可以補上了,時間還算充裕。

大唐的府兵制可圈可點,也是當下既有成效,又低成本的管理辦法。

很多時候,戰爭結束之後,兵回府耕種,將軍回朝上奏。

將領與兵大多數時候不在一起,而且隨時會調換將領。

可能父皇很清楚,如果將領的統治力在地方長久存在很可能會出現亂子,容易出現某種不合理的軍事團體。

因此除了中樞的小部分衛府,大多數地方衛府,都是處於將領與兵脫離的狀態。

這種府兵制度大大減輕了朝中的負擔。

李承乾低聲道“至少還有周轉的空間。”

于志寧腳步匆匆回來了,他也沒說話,應付了西域使者之後,便回到了位置上,繼續忙著接下來的事宜。

沒見到老師與鄭公,卻見到舅舅回來了。

李承乾笑道“舅舅,與父皇談得如何?”

長孫無忌道“很順利。”

簡單的一句回話,李承乾手裡拿著文書,繼續看著。

“房相讓牛進達帶兵進駐伏俟城。”

聽舅舅這麼說了一句,李承乾疑惑道“是吐谷渾以前的都城?”

長孫無忌手裡也拿著文書,頷首道“都是為了將來做好打算了。”

“父皇准許了?”

“調令已經送去了長安,陛下應允了,河西走廊換防給李大亮,牛進達就去了伏俟城。”

言至此處,長孫無忌又道“殿下是房相的弟子,做老師的自然要比弟子想得更多,想得更長遠。”

李承乾笑道“孤沒有給老師添麻煩就好。”

長孫無忌還想再說什麼,只是嘆息一聲,也沒什麼沒再多言了。

牛進達進駐伏俟城,一來可以鉗制吐蕃人,二來也是控制吐谷渾人,因為現在修建河西走廊的就是吐谷渾的勞動力。老師是個高瞻遠矚的人,意識到吐谷渾防禦的空缺,就要在吐蕃與大唐之間吐谷渾安插下一根釘子,以防戰事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