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低聲道“出了這種事也在情理之中,是朕先前考慮得不夠周全。”

“謝父皇諒解。”

言罷,父子倆安靜地用飯,陛下不說話,太子也很安靜。

一頓飯用完,李承乾起身道“兒臣還要與老師準備科舉的事,就先走了。”

李世民稍稍頷首。

太監注意到陛下的神情還是不錯的。

等太子離開,李世民忽然笑了,吩咐道“召懋功來。”

“喏。”

半刻時辰,李績腳步匆匆走入甘露殿,行禮道“陛下。”

李世民沉聲道“平日裡,承乾與你走得近,近來有走動嗎?”

李績回道“陛下,臣今日與尉遲將軍商議西域戰事,是末將疏忽東宮了。”

“朕讓太子重建東宮右率,沒想到成了這副模樣。”

李績躬身,回道“陛下,太子殿下有擅長之事,亦有不擅長之事。”

作為父皇,李世民心中忽然有些寬慰了,他又道“孝恭他們平日裡粗野習慣了,你得了空閒多多指導承乾。”

“末將領命。”

李績猶豫了片刻,開口道“既然重建右率是陛下的旨意,就不可輕易廢棄。”

“朕都知曉。”李世民翻看著桌上的軍報,低聲道“看看這些軍報吧,與朕說說你們對西域戰事的方略。”

“喏。”

接下來,李績與陛下商議起了關於西域的戰略,以及眼下的局勢。

科舉的準備到了最關鍵的階段,李承乾在中書省還要與老師準備今年的科舉,聽幾個官吏議論。果然,今天有不少人是被抬著帶出太極殿的。

穀雨時節就要到了,關中又下起雨水。

李承乾看著奏報,十天前洛陽也下了一場大雨,馬周送來的奏報上說明了現在洛陽的情況。

好在沒有影響李恪建設河堤,疏通河道的工程。

“房相,這是弘文館遞交的名冊。”一個官吏遞交上一卷卷宗。

李承乾坐在老師身邊也看了眼,今年來參加科舉的人,比上一次更多了。

而隨著科舉的準備,中原的人口也在流動。

藉著科舉之風,會有更多的人口遷入關中,這無疑是個好訊息,只有人來了,關中才能建設得更好,建設的重心也會放在關中。

如果人都走了,長安就會被人慢慢忘記。

長孫無忌道“聽說下朝之後,陛下又召見殿下了?”

李承乾揣著手,蹙眉道“身為太子,父皇對孤還是有要求的。”

當年天下大亂,這位皇帝的功績太過耀眼了,以至於有些人也對東宮太子抱有很高的期待。

有這麼一位皇帝,也不知道太子心裡是作何感想。

看長孫無忌臉上帶著憂慮的神色,房玄齡則是輕鬆許多,如果這些壓力會壓垮殿下,早在處置朝章奏事之時,就扛不住了。

相反地,這位太子反而是極其堅韌的少年人,這些壓力是壓不垮他的。

反而會讓太子愈加地銳意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