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顏勤禮讓各縣民壯拉著上百車糧食而來時,裝滿糧食的車排成長長一列,就在春明門前,排列整齊。

五千石糧草不是小數目,京兆府排程下關中各縣都將富餘的糧食拿出了一部分。

在長安城前搭著一個棚,李承乾坐在棚中,正在清點著從朝中庫房中帶出來的銀錢。

“太子殿下,錢糧都準備好了。”張大象上前道。

李承乾抬頭看了看,見顏勤禮也點頭了,吩咐道“哪一縣送的糧食,送了多少都要做好標註。”

“喏。”

李承乾收起手中的錢糧賬冊道“張侍郎,這些錢糧送到洛陽之後,要在洛陽張貼布告,告知洛陽各縣糧草都是哪些縣提供的。”

“臣親自護送,殿下放心。”

張大象大概三十歲的年紀,下巴留著鬍子,倒是很周正的模樣,他又道“殿下,臣這就親自將這些錢糧送去洛陽。”

李承乾站起身,看著城門方向道“再等等吧。”

張大象有些詫異,只好也站在一旁,“喏。”

“對了。”李承乾道“大安現在在渭南縣任職主簿。”

張大象道“當初大安執意不想留在東宮,臣慚愧。”

李承乾笑道“他的心思也是好的,如果只是讓他留在東宮,倒是荒廢他了。”

張大象頷首道“太子殿下明鑑。”

不多時,城門口走出來一隊官兵,李道宗帶著人徑直到了眼前。

李孝恭遲疑道“承範,你怎麼來了?”

李道宗道“依太子殿下吩咐,將這些書卷送來了。”

李承乾從馬車中拿下一卷書,是關中這兩年的治理方略,以及崇文館的講課內容。

“有勞張侍郎順路將這些書卷也帶去洛陽。”

張大象朗聲道“臣領命。”

說罷,他翻身上馬,策馬走到隊伍的最前方,朗聲道“奉命馳援洛陽,諸位與本官一同前往。”

“喏!”

護送的隊伍朗聲回應。

這支隊伍一路朝著洛陽方向而去。

這一次送去的除了錢糧,還有滿滿一馬車的書卷,等太子殿下也離開之後,李孝恭拉住正要離開的李道宗。

“兄長,可還有吩咐?”

李孝恭道“給洛陽馳援錢糧也就罷了,送這些書卷是何意思。”

李道宗先是看了看四下,而後回身小聲道“兄長可知洛陽現在是何情形?”

“老夫自然清楚,殺了這麼多人朝野皆知。”

李道宗嘆道“正因如此,如今的洛陽各縣的官吏被查一空,往後朝中需要重新安置,那麼往後的官吏應該是什麼樣的官?”

李孝恭遲疑了片刻,頓悟道“關中這樣的官吏!”

李道宗小聲道“京兆府原本在潼關有佈置不少人手,這些人除了查探之外,接下來就要去洛陽,不然兄長以為準備這些做什麼,等多年以後,洛陽煥然一新。”

“原來太子圖謀甚大。”

雖然李道宗覺得自己在京兆府,身為京兆府尹,又是京兆府的首官,平日裡清閒得不像話。

許敬宗,顏勤禮,狄知遜都是辦事極有能力之人,勞煩不到自己這個府尹。

長安城內的管制,又有領軍衛與左右兩衛的官兵看著。

一度以來,他整日在京兆府枯坐。

但即便是這樣,當看到這麼多錢糧送出去,看到京兆府在關中的治理成果,李道宗的臉上有掩蓋不住的驕傲。

貞觀十年的新年,高昌人還是向涇陽買了一萬塊香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