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合適的環境(第1/3頁)
章節報錯
最後一塊碎片落在拼圖上,整個長安城的拼圖就完成了,李世民暢快地長出一口氣,道“朕為了拼好它,用了半月時間。”
其實也不是半個月都在玩拼圖,只不過是平日裡父皇還要看看各地的奏報,軍報以及處理一些勳貴與宗室之間的事,偶有閒暇便坐下來拼圖。
一片枯黃的銀杏樹葉落在完成的拼圖上,李承乾又將這片扇形的銀杏葉子撿起來,放在一旁的桌上。
李世民享受著自己的成果,低聲道“何時將整個中原的地圖都畫下來,給朕作成拼圖。”
李承乾喝下一口熱茶道“會有的,不用太久。”
太監將陛下的拼圖抬起來,一路抬著走入興慶殿,多半是要放在一個很安全的地方儲存起來。
兩千多年了,史書上終於要有第一個喜歡玩拼圖的皇帝了。
“來朕這裡是有要事?”
“也不是什麼要事,就是想來看看父皇。”
瞭解兒子的李世民冷哼一聲,看著漆黑的墨池道“把藏著的奏章拿出來吧。”
李承乾訕訕一笑,從後腰處拿出一冊奏章,放在了桌上。
李世民拿起奏章看了起來,見到是洛陽的奏疏便眉頭一皺。
銀杏樹的葉子時不時還在落下來,看到有葉子落在太子殿下的長髮上,一旁的太監,慌忙扇扇風讓葉子離開太子殿下的頭髮。
李承乾靠著椅子,低聲道“本來洛陽的問題是不嚴重的,恪弟與權萬紀清查被淹的田畝之後,發現田畝丈量得不對,找到了這一個端倪之後,又找到了第二個端倪,之後查到是有人兼併土地,兼出了人命。”
“可沒有找到屍首,死無對證,馬周他們也不好下令拿人,他們就在洛陽找屍體,後來有民壯冒死送來了訊息,屍體被丟入了洛河中,是這個民壯親手丟的,他被人脅迫,事後他徹夜難眠,差點被人殺了滅口,他拼著最後一口氣,將屍體的所在告訴了馬周。”
“洛陽的大水已過去兩個月了,等恪弟找到了一家人的屍體時,屍體也在洛河泡了兩個月了,或許是死得太不甘心,他們的屍體一直留在河底沒有被沖走。”
李世民拿著奏章的手隱隱有些顫抖。
李承乾緩緩道“此間隱瞞事情之多,非是這一份奏章可以說盡的,要說是洛陽每每遭災,有權貴卻每每大富,這其中之酷烈,其中藏著的這樣的事又有多少,幾捲紙都說不清。”
李世民放下了這份奏章,沉聲道“徹查!殺之。”
李承乾頷首道“房相已經安排下去了,有幾個重要的人犯會被押送到長安。”
李世民灌了一口熱茶,低聲道“承乾換作是你,你會作出何種決斷。”
李承乾神色平靜,語氣不緊不慢地道“查兼併有用,但還不夠,需要有更強的意志,需要有更長久的堅持,當初兒臣問鄭公要是以後的隴右還有那樣的事,又該怎麼辦?”
“鄭公對兒臣說,有些事一次做好就做兩次,一次接著一次,長久不停歇,孤覺得這一次洛陽會死很多人,馬周與權萬紀不會放過他們的,因他們都是不懼權貴的硬漢。”
言罷,李承乾嚥下一口茶水,喉結也跟著一動。
貞觀一朝不缺能臣幹吏,洛陽的人頭滾滾落地只是早晚的問題。
看到兒子有與自己一樣的喉結,李世民笑道“不知不覺,你也快二十了。”
李承乾忽然一笑道“是啊,來年就十八了。”
“柴紹說等他死後,讓朕將鎮軍大將軍的名號交給伱。”
李承乾瞧著一旁的銀杏樹,道“兒臣愧不敢當。”
李世民笑問道“朕賜給你,有什麼不敢當的?”
“兒臣不懂兵法,不會領軍,也從未治軍。”
“你這孩子就像玄齡說的,不會就是不會,會就是會,很誠實。”
“兒臣擅長治理。”李承乾說出了一個長處,上輩子躺在病床上,希望可以回到學校讀書,那時候天天看新聞,天天看書,幾乎是到了什麼書都看的地步。
躺在病床上的時間也就只能看書了,因脫離學校太久,本著對學習的渴望,直到如今。
記憶在腦海中緩緩褪去,又回到了眼前,這棵銀杏樹下,父皇就這麼活生生地在自己面前。
李承乾又道“若是父皇想要賜給兒臣,兒臣自然也不會拒絕。”
李世民笑了笑,“朕勸柴紹可以世襲給他的孩子,可他卻說不可世襲,必須是朕冊封,還只說起了要賜給東宮太子。”
李承乾沉默良久。
一個小身影打斷了父子之間短暫的沉默,穿著道袍的小兕子朝著這裡跑來,不遠處是母后也在朝著這裡走來。
“皇兄!”小兕子快步奔跑著,小短腿跑得飛快,也不怕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