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亶又道“臣明白陛下的壯志,自漢以來能夠左右天下局勢的都是掌權者,而萬民只是跟著掌權者的腳步走,當年的天下興亡只與掌權者有關,而陛下是希望天下萬民能夠參與到社稷中。”

丈人任職崇文館,言語與作風已有了改觀。

李承乾看著高大的承天門,心中思量,其實崇文館從誕生之初,就帶著自己這個皇帝的一己之私,這一己之私是自己強加給崇文館的信念。

蘇亶為這份信念講出了一番他自己的理解。

歷代以來的皇帝都不太喜歡世間有個人魅力太過耀眼的人,除非這人就是皇帝本人,皇權需要穩固,就需要“天人三問”

在當年的時局下,統治者需要掌控天下,就需要一統理念,而在這個程序中出現了史書,史書上記載的是是非非越來越多,如始皇帝,漢武帝,或者是南北兩晉。

隋煬帝是個十分狂放的皇帝,他的教訓告訴了後來的皇帝,想要完成一場宏大敘事,比如修鑿大運河,就需要有深厚的文治根基,以及能夠掌控天下的一統理念。

在沒有完成這些前置條件之前,楊廣的結果可想而知。

而嬴政奮六世之餘烈,完成了一統中原的宏大敘事。

漢武帝也用了漢初與匈奴之間的恩怨,向匈奴完成一場宏大敘事。

相反地,繼隋之後的大唐,父皇不需要所謂的前置條件,或者說父皇本身就是一個前置條件。

帶著種種前隋的遺恨,以及父皇那個人魅力的光輝下,跳過了前置條件,完成了東征。

短短一盞茶的片刻,李承乾將這種前後的關係梳理了一番,忽然一笑。

蘇亶道“陛下何故發笑?”

李承乾道“朕只是很慶幸,大唐擁有鄭公。”

蘇亶頷首表示認同。

鄭公是大唐的瑰寶,也為大唐奠定了文治的核心理念。

即便這事發生在鄭公過世之後。

雷聲在天空炸響,陰沉地天空就要下雨了,皇帝送別了崇文館主事與宗正寺卿,也結束了今天的品茶。

茶葉越來越多了,除了一些老人家或者門閥勳貴還保持著中古時期的傳統,喝著茶湯。

反倒是炒茶,成了一種大眾適宜且不這麼昂貴的飲品。

只因種在山上的茶樹越來越多,積年累月,到了如今,關中的茶葉降價了。

今天的禮部官邸內,許敬宗坐在這裡,他面對諸國使者拍桌道“茶葉兩百錢一兩,少一錢都不行。”

諸國使者聽到這個價格心在滴血。

小勃律國的使者道“聽聞阿史那社爾只用十錢一兩的價格,買了十萬錢的茶葉,為何我們要用如此高價。”

許敬宗又拍了拍桌子道“社爾又要為陛下出徵了,你們小勃律國行嗎?”

天竺女王道“我有很多黃金,我要買下禮部所有的茶葉。”

……

注今天暫更一章,明天補上,容小張早睡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