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裴炎在於志寧的指導下書寫兵部未來改制的方略,兵部要變得不一樣的,將來的兵部要成為將來天下各地折衝府的紐帶。

換言之,若要打仗兵部就要先行一步,給折衝府引路,並且糾正各地折衝府的作風與做派,摒棄舊習。

這也是于志寧為何看重劉仁軌的原因之一,貞觀年間劉仁軌打死了一個折衝都尉,還安然無事,並且還有軍功在身,這等人才不放在兵部確實可惜了。

再者說,裴炎與劉仁軌都去過戰場。

從冬至那天回來至今,裴炎書寫了幾天的章程,自在朝中任職以來,裴炎記得很清楚,這是他三次站在陛下面前,而站得這麼近,僅此一次。

裴炎雙手遞上寫了數日的章程,道“陛下,對兵部將來的所想,臣都寫在奏章之上了。”

有道是話不能說太滿,真的都寫盡了?

倒也不好說。

裴炎是個年輕人,至少他很耿直,看起來沒有這麼多的小心思。

李承乾從內侍手中拿過奏章,開啟看著。

蘇亶坐在一旁不知道該如何言語,乾脆擺出一副閉目養神的模樣。

殿內很安靜,出入這裡的內侍自覺地放輕了腳步,又見陛下正在專注地看著奏章,內侍們也連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的。

尤其,這裡還是武德殿,也不知陛下新年初一來武德殿是不是還有別的安排。

李承乾看了幾頁,詢問道“往後的兵部官吏要多去戰場與折衝府走走?”

裴炎道“正是。”

李承乾又看了看一旁的于志寧,他面帶笑意,看來對裴炎的方略很滿意。

這篇奏章很長,洋洋灑灑千餘字,李承乾看完將其放在桌上,詢問道“兵部糾正折衝府作風,那麼誰來監督折衝府呢?”

裴炎被問得一時間不知該如何作答。

問話比作答容易得多,皇帝一句話就讓裴炎陷入了思量。

于志寧道“臣以為兵部糾正自然是兵部監督。”

李承乾搖頭道“監察之權還是交給御史臺,糾正之權交給兵部。”

于志寧行禮道“喏。”

再看眼前的裴炎,李承乾道“回去吧,好好過個新年,來年你與劉仁軌升任兵部侍郎,朕還要倚重你們。”

裴炎行禮道“臣領命。”

“回去吧。”

又聽陛下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裴炎躬著身退出了武德殿,在內侍的帶路下離開皇宮。

武德殿內,李承乾給蘇亶與于志寧倒上茶水,思量道“這人如何?”

于志寧道“回陛下,好用。”

裴炎的確是個很好用的年輕人,六部中的兵部要開始改制了,必須要用到劉仁軌與他。

于志寧的能力出眾,可這麼大的事他一個人不見得能應付,他需要幫手。

李承乾又道“你放心,英公會幫你的。”

于志寧頷首。

蘇亶終於睜開眼,喝著陛下所賜的茶。

李承乾剝著核桃,神色輕鬆地道“朕想讓更多的學子能夠入軍中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