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道“就像當初父皇東征,起初只有五萬兵馬,可後來各地的人們自願入軍不求軍械軍功軍餉,他們願意跟隨父皇一起完成東征,群情難卻……直到東征兵馬過了十萬,二十萬……”

“父皇沒有大肆徵辟兵馬,可為了一掃前隋遺恨,人們可以義無反顧,人們心中的血從未涼,現在朕也覺得如果千萬人能夠一起為一件事而努力,無數人為了一件事而不捨晝夜。”

“朕覺得那件事就是偉大的,大唐需要有偉大的事,這種事或許很少,但至少朕希望以後還會有,將來會有千萬人為此奮鬥,所以朕要建設西域,收攏吐蕃,要讓這片大地的人們學會如何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

站在後方的薛仁貴,裴行儉與太子聽著陛下的話語都沉默不語,目光依舊看著遠處晃動的火把。

翌日早晨,工部尚書徐孝德帶著他的人手腳步匆匆而來,他的官服下襬還帶著泥濘,一雙靴子都是溼漉漉的泥。

李承乾道“吃點吧。”

接過陛下遞來的一碗粥,徐孝德忙行禮道“謝陛下。”

剛坐下,徐孝德手中還端著碗也沒有當即用早食,而是先向陛下說著河渠的情況,為了減輕昆明池的壓力,工部與軍中帶著兩萬人開闢了六條河渠。

等掘開昆明池的河堤,池水就會順著眼前這條主河渠流下,奔騰而下先進入主河渠,而後會分流到六個河渠,再之後流向沛水,並且在沛水兩岸增高了河堤,疏散了距離河道最近的村子。

聽罷這些話,長孫無忌也明白了為何偏偏要在這個時候掘開河堤,到了三月就要農忙,必須抓住融雪後與春雨來之前的時節。

李承乾朗聲道“薛將軍,裴將軍!”

兩位將軍來到近前,行禮道“陛下!”

李承乾看了看天時,吩咐道“辰時三刻,掘開河堤。”

“喏!”

徐孝德匆忙將碗中的粥一口氣喝完,也腳步匆匆地去吩咐事宜,昆明池邊鼓聲還在響個不停,這鼓聲要一直敲到辰時三刻,才會停下。

那敲鼓計程車兵此刻已滿頭大汗,他的手臂還在不斷舞動著木錘重重打在鼓面上,他的手臂多半已痠痛無比,可還是不斷捶打著,看來不到力竭不會換人。

朝陽緩緩從東方升起來,李承乾道“父皇,舅舅,這裡的朝陽十分好看,父皇平日裡得閒應該多來看看。”

李世民還在吃著一碗粥,道“朕在村子裡住著,足矣。”

徐孝德又匆匆而來,“陛下,辰時三刻已到。”

李承乾頷首“掘開水庫。”

“喏。”

上百個民夫身上纏繞著粗麻繩,鼓聲比先前更密集了,河渠兩岸有戰馬在奔走,正在巡查河道,哪怕是河道中有一塊石頭都要檢查仔細了。

每隔三百步都會有一個高臺,高臺上有人在揮動令旗。

李承乾又道“這一次掘開水庫事關三個縣,二十五個村子,八萬六千九百口人的生計,朝中與軍中合理動用了近兩萬人手,儘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隨著薛仁貴揮動手中的令旗,那百餘名民夫已將麻繩一端綁在了堤壩的木樁上,鼓聲忽然停下,民夫們拉動麻繩,將堤壩的木樁向著兩邊拉動。

直到有些細長的水柱從縫隙中出來,鼓聲再一次響起,四周只剩下了鼓聲沒有吆喝聲,人們紛紛退散。

堤壩閘口,水柱越來越多,直到閘門被衝開,巨大的水流衝入河渠,激起了一片水霧。

當人們看到水流安穩地落在河渠中,朝著遠處流淌而去,勞累了半月的人們大聲歡呼著。

徐孝德看著堤壩的另外一端閘門,確認會降到安全的水位後,又匆忙稟報道“陛下,很順利。”

李承乾詢問道“後方的分流可還順利?”

過了半個時辰,又有將士策馬而來,慌忙下馬行禮道“陛下!分流順利,已流入沛水。”

又有傳令兵來報,“陛下,沛水河道穩固,村子與田地一切安好。”

李承乾笑著道“告知各縣,正常春耕,可以安心地等春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