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2/4頁)
章節報錯
坐在家中,狄仁傑大口吃著飯菜,詢問著如今的朝中變化。
狄知遜慢條斯理喝著酒水,向兒子說著情況,如今的朝堂變化頗多,中書省的侍郎調換過幾次,現在有十六人,以後會有多少人還不知。
狄仁傑耐心聽著這些話語,以前的中書省能夠定事的也就三人?
貞觀時期主持朝政的也都是趙國公,房相與鄭公。
本以為朝中決議以英公為首,馬周,于志寧,許敬宗,褚遂良五人為主。
而現在十六位中書侍郎若想要繞過這五位中流砥柱,只要十六位侍郎足夠團結,就能夠與這五位抗衡,甚至能夠繞過英公他們,直接向陛下進諫,並且將政令執行下去。
狄知遜又道“有人說如今的皇帝越來越集權,而朝臣的權力就越來越小了,現在更是有中書省十六位侍郎抗衡六部尚書的架勢,乾慶這一朝君強臣弱。”
見到妻子又瞪了自己一眼,狄知遜咳了咳嗓子,又道“這些話老夫也就與你說,你不要對外說。”
狄仁傑啃著一根羊骨頭,問道“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狄知遜搖頭道“也不知是好是壞,也有人說這就是陛下的新政,只是先前聽陛下說起過一些話,大概是褚遂良傳出來的,說是社稷治理到了如今這一步,集體智慧與集體意見顯得更重要,而個人的遠見反倒有些薄弱。”
“所謂集體智慧,是一種很模糊的東西。”狄知遜飲下一口酒水,緩緩道“看不見,也碰不到,到底是好是壞,只能讓以後的人評說了,其實老夫很欣賞陛下的一句話。”
狄仁傑問道“什麼話?”
狄知遜思量了片刻,嘆道“陛下說將朝堂的行為當作社稷的行為,這天下的每個人都是社稷的一部分,人們過得怎麼樣,社稷就該是什麼樣的。”
狄仁傑安靜地聽著。
如今看兒子回來了,狄知遜心中高興,又多喝了一些,喝多了酒興正盛話也多了起來。
甚至還說到了軍中的安排,這一次裴炎鐵定是兵部侍郎,二十多歲的兵部侍郎,這也太年輕了。
狄知遜又道“也不知朝中當初為何要將你放在大理寺,如今想來似乎吏部覺得你更適合在京兆府,你多半是下一個少尹了。”
言至此處,狄知遜又是爽朗一笑,又道“我兒二十有餘,就已官至京兆府少尹。”
父子兩人喝到很晚,來年會有很多人得到升遷,甚至包括很多崇文館的學子,包括駱賓王,姚崇等人。
狄仁傑又說起了中書侍郎的人選。
狄知遜解釋道“懷英,你切莫小看如今朝中選人的眼光,現在的朝堂用人更看重一個人的能力,而不是出身,那十六位中書侍郎,站在中書省內,不論是市稅,田賦,盤賬,經營,查民情,論地理,河道糧食乃至人口多寡,這十六位侍郎都是個中翹楚。”
“就說他許圉師,當年任職洛陽河道監監正……”
狄知遜的話語越來越多,狄母坐在一旁還在給兒子挑選著新衣裳。
今晚的夜色很好,月朗星稀,直到父親醉倒了,狄仁傑這才走到屋外,呼吸一口冷空氣,院子裡的角落還有沒有融化的積雪,放在屋外水盆中的水也都結成了冰。
狄仁傑很喜歡這種日夜迴圈規律的關中。
在蔥嶺的時候有時閉眼片刻,天就亮了。
有時明明過了很久了,那天一直都是漆黑的,有陽光卻也很短暫。
今晚狄仁傑沒有睡下,而是安靜地坐在家中,看著陽光從東面升起,直至照入長安城,不管夜晚有多冷,這種陽光按照預想地出現,這種感覺讓狄仁傑感覺尤為踏實。
本來朝中都已休沐了,聽聞軍中還帶了一個大食使者來,這讓原本休息的鴻臚寺與禮部眾人都很苦惱。
人們常說秋收冬藏,秋收冬藏。
冬天就應該過冬的,偏偏又來了這種事,許敬宗早早出門,神色帶著不滿,還有些許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