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2/3頁)
章節報錯
“徐尚書,依在下之見,如果挖穿這座山,開鑿出一個八百尺的隧道,按照蜀中與關中兩地的往來人口,去年所計往來人口是十二萬,大大縮短了繞過山路所耗費的路程,也就是縮短了一萬兩千尺的路程。”
“每天每個人少走路程,也就節約了時間,就能讓人一個月省下三十萬尺的路程,只要挖通這座山,一個隧道可以造福南北兩地,為多少人帶來便利。”
徐孝德一路聽著腳步加快,朝著朱雀門走去,像是厭煩了身邊這個年輕人,徑直走入門中。
于志寧見他走入朱雀門鬆了一口氣,又見那個年輕人被攔在了外面,就上前問道“這是怎麼了?”
徐孝德道“你知道夢想是什麼嗎?”
于志寧反問道“夢想?”
徐孝德又道“崇文館最近在教孩子們夢想,那年輕人就是個有夢想的。”
“何以見得?”
“他想要做出一番事,就是他的夢想,他說在終南山邊上找到了一座山,只需在山中挖出一條道路,就能夠連線南北,從此秦嶺天塹就不足為慮了。”
于志寧驚疑道“挖山?”
徐孝德又笑著道“老夫是工部的尚書,這種事他自然找到了老夫,不切實際的想法太多了,況且早年前朝中就議過這件事,最後被陛下給否決了。”
于志寧回想著剛剛聽到的話語,又詢問道“看那年輕人說得挺好,他是什麼人?”
徐孝德跟著人群走著解釋道“袁天罡的兒子,袁客師。”
“可在朝中任職?”
“考了幾次,都落榜了,現在混跡長安街頭整日裡想一些不著邊際的事,還說挖穿終南山,他知道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少年月嗎?”
徐孝德又言語了幾句,也不想再多言了。
當年袁天罡離開關中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如今他的兒子回來了,于志寧又道“其實當年文學館也想過這種事,可礙於需要大徵徭役,且不知何年月,而且挖穿終南山也不是什麼好事,名聲會不好,照理說袁天罡的兒子不該會有這種念想。”
其實早在幾年前,當關中作坊業大興的時期,朝中已沒有徵發徭役的空間了,也就是沒有足夠的人力,作坊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勞役,讓朝中徵發徭役的成本直接高了好幾倍。
再者說以生產建設為主的人力,去挖空終南山本就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至少眼下的李唐,其生產力還沒富裕到這種地步。
今天前來早朝的官吏悉數走入了新殿內,褚遂良看了一眼在場的六位尚書,道“怎麼不見上官儀。”
馬周道“上官儀不在六部尚書之列,也就不用來這一次朝議。”
眾人又在低聲言語著,說著近來的家常事或者是朝中留下來的煩瑣事。
直到一隊內侍走入殿內,眾人意識到陛下要來了,這才起身行禮。
剛晨跑完的李承乾披著一件外袍,走入殿內笑道“讓諸位一早來這裡,有勞了。”
許敬宗忙道“臣等不敢讓陛下有勞。”
李承乾坐下來接過一碗粥,吃了一口,道“各縣走訪的事安排得如何了?”
許敬宗回道“回陛下,五天內能夠安排好。”
李承乾道“三天,如何?”
見他還有些猶豫,李承乾目光看著他,又道“朕就給你三天。”
許敬宗再一次行禮道“喏。”
“今年煤礦運送的情況如何?”
戶部尚書褚遂良站出來,作揖道“陛下,今年運來的煤是往年的兩倍,只是運送的人力又貴了許多,關中有幾個縣也在遞交文書,說是能否將關中的煤礦挖了。”
李承乾遲疑了片刻,又看著眼前的六個尚書,又道“關中的煤礦還是要看緊,不得擅自開挖,有人私挖十倍起罰。”
“喏。”
這也是為了關中發展,關中總是需要家底的,至於運送時多花點錢,能用錢解決的事都是小事。
李承乾道“今年還是要增加關中的儲備,戶部多加緊些,爭取在明年儲備夠三年所需。”
褚遂良行禮道。
馬周道“陛下,又有人說關中如今的儲備已足夠了,哪怕今年關中一年不種地,關中的鄉民靠著儲備的糧食也足夠吃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