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戰爭陰雲(第3/4頁)
章節報錯
皇帝的父子家事不好評價,尉遲恭行禮道“太子殿下一時少年意氣罷了。”
李世民拍了拍有些中年發福的肚子,轉回身道“讓這些孩子們休息半日吧。”
“喏。”
“朕年事越來越高,卻不如這些孩子有銳意。”
“陛下,正值壯年,為何說如此暮氣的話。”
李世民笑道“敬德,伱也幾次向朕辭官告老,就不要與朕說什麼暮氣。”
尉遲恭低頭,嗓音渾厚地道“末將慚愧。”
走了兩步,李世民又有些懊惱,問向跟在一旁的尉遲恭,“你說承乾這孩子怎如此偏執?”
腳步繼續走著,尉遲恭思量了片刻,道“陛下,太子殿下以往說過一句話。”
“什麼話?”
“殿下說為官為臣,即是為社稷為萬民,有些事就該是偏執的,這不是吹毛求疵,這是應該有的要求,因此才會有傳言,各縣的縣官都活得戰戰兢兢。”
李世民笑著搖頭道“敬德,你也糊塗了。”
尉遲恭撫著自己黑裡摻白的鬍子,道“末將愚鈍,不知是何處說錯了?”
問他東,他說西,敬德也不敢評價太子。
李世民面帶笑容,又是輕咳了兩聲,沒有再多言。
皇帝的風寒已得到了好轉,現在偶爾會有輕咳,身體已沒有大礙了。
其實東宮的紀王殿下恢復得更快,同樣是風寒,紀王殿下只用了五天就恢復得當。
東陽公主說這是紀王殿下正在長身體,得個小病恢復得自然很快。
陛下人到中年,自是沒有少年人恢復得快。
朝中近來很忙,同樣忙碌的還有渭河沿線的幾個縣。
一個簡陋的淤地壩立於河道中,橫跨渭河兩岸,東西兩側形成高低不同的水流。
第一個淤地壩總算是建成了,許敬宗用滿是淤泥的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這下也有不少淤泥掛在額頭上。
看著水流從堤壩口流出來,眾人心喜。
李泰坐在一邊寫著記錄,道“現在正是關中水位較低的時節,六月之前再建設兩處淤地壩,是來得及的。”
許敬宗汲取先前的經驗,但並不是因當初堤壩建設時出了差錯,而是因當時水位較高。
不過這座淤地壩很厚實,依舊是按照水位最高的要求來造的。
李客師奉命護衛魏王,他腳步匆匆而來,道“殿下,吳王殿下來了。”
李泰擱下筆,吹拂紙上的墨跡,將其晾在一旁,用一塊玉石壓住,站起身道“讓他過來吧。”
“喏。”
現在關中的紙張越來越便宜了,十錢一尺的紙張已成了現在關中最緊俏的物件。
杜荷造出來的新紙雖說昂貴,但沒有渭南出產的舊紙賣得好。
李泰細細盤算過,其實要說利潤還是不如杜荷的新紙來的高,即便如今買這種舊紙的人更多。
因舊紙回收也是本錢,利潤就相對單薄了,可新紙不同,不用額外掏出銀錢去回收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