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於菟坐在小板凳上,不住點頭。

蘇婉接著道“也不要到處宣揚你登上泰山的事。”

“可孩兒就是登上泰山了。”

蘇婉苦惱地用手扶著額頭,又沉聲道“你是靠著自己登上泰山的嗎?”

“薛將軍揹我上去的。”

“那好,你現在還覺得足夠自傲嗎?”

“不能。”

蘇婉語氣嚴厲道“也不許再宣揚要當太子的言語。”

小於菟低聲道“那是要讓孩兒微而顯,婉而辨?”

蘇婉又道“老先生教你這般用春秋中的話語嗎?”

“孩兒不懂。”

蘇婉欲言又止……

李承乾安靜地聽著妻子教導孩子的言語,蘇婉是士族門第,因此她的學識十分了得,於菟的起點很高,他如今才七歲就已開始讀春秋,讀論語,或者是漢書。

雖說有些字他還認不全,寫起來也寫不好,但這不妨礙他的起點比尋常人都要高。

任由妻子教導著兒子,李承乾笑著始終沒有言語。

聽蘇婉教導孩子還能引經據典,確實很有意思,就眼下她說到了曲突徙薪,可以聯絡到漢時光武皇帝劉秀的謙遜品行。

再說到劉秀如何打敗王莽,推行度田令,打壓地方豪紳以及緩衝土地兼併的種種緣由。

於菟得到的種種教誨,多是來自蘇婉,或者是文翰四賢。

將來他還會有其他的老師。

相比於自己,李承乾忽然覺得這個孩子受到的多是一些古典文學的影響。

儘管自己這位儲君自小也有房相與舅爺教導,或者是李綱,這位早年過世,算是素未謀面的老師。

路過潼關之後,夜空又下起了秋雨,秋雨淅淅瀝瀝落在遠處的田地裡與河水裡。

這一次車駕走得並不慢,爺爺與舅爺在車駕內坐得並不舒服,但兩位老人家都沒有直言。

東陽翻身上馬道“皇兄,妹妹先去一趟長安。”

李承乾道“鄭公老先生的病情若有變化,定要讓人快馬加鞭送來訊息。”

“好。”東陽頭戴斗笠,身上披著蓑衣,一手拉著韁繩,揹著藥箱,馬兒揚起前蹄嘶鳴。

小於菟看著英姿颯爽的姑姑頗為羨慕。

李麗質安排了幾個女侍衛與她同行。

“駕!”東陽揚鞭而起,快馬載著這位公主揚長而去。

“爹!”

“怎麼了?”

“孩兒什麼時候可以騎馬?”

李承乾瞧了眼兒子,道“等你什麼時候可以獨自爬上馬背,就能騎馬了。”

小於菟頗為不服氣地看了看自己的小短腿。

前方就是渭北,已可以見到遠處的官道附近還有作坊林立,經過十年的積累,一年的改制,又一年的沉澱,現在的關中以棉布與肥皂,葡萄釀與紙張為主的作坊體系已趨於成熟。

應該說這四項產業是如今的關中產業的四大支柱,上下游的產業基本上都是靠著四大支柱建設的。

李承乾看著谷那律老先生編寫的貞觀書。

小鵲兒從車駕內出來,道“爹爹,妹妹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