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2/4頁)
章節報錯
劉仁軌道“殿下,臣以為可以增加富裕人家的賦稅,減少赤貧戶的賦稅。”
一個會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救濟鄉民的人,他當了京兆府少尹之後,也一樣保持著這種作風,還是主張給赤貧戶更好的條件。
李承乾頷首道“有具體的章程嗎?”
劉仁軌一時語塞,道“還沒有。”
顏勤禮道“殿下,若真要按照劉少尹所言去辦,需要對關中與洛陽的所有作坊進行查問。”
許敬宗道“京兆府自立足以來都是迎難而上,從不懼怕煩瑣又困難的事。”
李承乾頷首道“如今國庫富裕了,父皇也常說要與民休息,是該減少賦稅了。”
三位少尹齊齊行禮。
李承乾正要開口,又有內侍站在了殿外,朗聲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半月之後動身回長安。”
“孤知道了。”
內侍躬身行禮,小步離開了。
再看眼前三人,他們都是京兆府的好手,辦事得力且主持著現在兩地的建設。
李承乾擺手道“你們與中書省商議,也不能一味地減少,賦稅之策事關根基,也不能一改再改。”
如今年過四十的劉仁軌有些驚異,他沒有想到太子會這麼快作出決斷,如此果決地捨棄了一部分底層人的賦稅,難得是一位寬仁的儲君。
劉仁軌神色嚴肅穿著端正的朝服,躬身行禮。
隨後他與另外兩位少尹離開了乾陽殿。
李承乾翻看著奏章,又有內侍前來稟報,上官御史回來了。
上官儀向太子殿下稟報了山西各地的事,如今這些事都已經擺平,三十六座煤窯都收歸朝中所有,朝中給地方作出了一些承諾,並且出了不少錢。
太子與陛下回來之後,洛陽皇宮又出現了一個奇景。
陛下坐在乾元殿內,太子殿下坐在乾陽殿,兩座殿外都排著長長的隊伍,準備向陛下與太子稟報事宜。
長長的隊伍一路排到了宮門外,甚至要去覲見太子殿下的人比陛下的人更多。
皇帝在泰山封禪之後,前來祝賀的奏章與文書多到幾張桌子都不放下,堆得很高。
其中諸國使者也前來恭賀皇帝在泰山封禪,依舊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祝賀國書先一步送到了,並且又送來不少金銀與珠寶,甚至還有許多吐蕃的青稞酒。
第一天排隊的官吏沒有見到太子殿下與陛下。
第二天陛下又休朝了。
無奈之下,朝中群臣只能去面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用了十餘天,這才將這些擱置許久的國事擺平,朝中這才恢復到了正軌。
九月中旬,秋意正濃,李承乾坐在大殿前喝著祛火的藥。
東陽道“皇兄都是被國事累的,哪有人連續數天處理這麼多國事的。”
長孫無忌面帶愧意地坐在一旁。
李承乾道“舅舅萬萬不要見怪,孤就是不想將事擱置太久,以免一拖再一拖。”
“臣……”
“舅舅不用自責。”
長孫無忌這才不再言語。
李承乾拿出一份奏章遞上,“這是松州錢餉的奏章,今年入冬之前送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