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乾脆就當是出來遊玩了,登了泰山之後的李世民終於能夠順暢走路,現在也能與將士們策馬在山林中,偶爾能打一些獵物來。

閒暇下來,李承乾與李泰走在一起,看著文學館新編寫的括地誌,這卷括地誌不僅僅有地理的講述,還有關於太陽與地面的距離,以及測量的一些方法。

括地誌編寫有十餘年,至今還沒有結束。

兄弟兩人沿著黃河邊走著。

李泰道“聽聞吳王兄與權萬紀又去河北了。”

“嗯,他總是想做一些他願意做的事,也就由著他去了。”

李泰低聲道“其實這一次來看望父皇,還有一件事。”

李承乾道“你說。”

“有朝臣向舅舅進言,說是儲君若要登基,其餘封王都應該前往封地。”

“我們的舅舅呀,為了國事多半又寢食難安了吧。”

李泰笑道“離開洛陽時,青雀去見過舅舅,倒也沒有到茶飯不思的地步。”

“若兄弟姐妹們不想離開,留在長安也好。”

言罷,李承乾又拍了拍李泰的肩膀,道“你就留下來吧,文學館的事還要你來主持。”

李泰作揖道“謝皇兄。”

不遠處,看到一群孩子正在玩鬧,於菟又成了孩子中的領頭人,一群孩子在他的帶領下,玩起了踢毽子的遊戲。

這群孩子看起來很健壯,看著也很舒心。

李承乾道“朝中事不用理會,這都是我們的家事。”

其實李治與李慎也是如此認為的,自小兄弟姐妹都要團結,如此這個家才能強大。

再回頭看去,就見到李治與李慎正在鼓搗一些木材。

李泰好奇道“他們在做什麼?”

李承乾解釋道“稚奴說是要造一種更省力的車,現在還是一籌莫展,圖紙都畫了數十張了。”

李泰道“可以讓工部的人幫他。”

“也好。”

李泰娶了閻立德的女兒,若稚奴真想造什麼東西,其實閻立本與閻立德能夠給他極大的助力。

當皇帝的車駕再一次啟程的時候,並沒有走水路,而是一路前往了鄭州。

鄭州古時又稱商都,延續的朝代可以從戰國追溯西周或是殷商時期。

這個地方很古老,中原文明自誕生起,這裡就有別樣的意義。

皇帝一大家子來到了文廟,這座佔地三十餘畝,亭臺水榭眾多的文廟,也是眾多地方士子聚集的地方。

這裡的建設還保留著古老的建築樣式。

李世民走在前頭,李承乾與李泰走在後方,再之後就是李治與李慎。

“承乾,這文廟已有很多年沒有修繕了。”

“嗯,看起來有些破落。”

李世民解釋道“當年戰亂,這裡幾經被毀,武德年間你爺爺才在這裡修繕過,之後又遇到叛亂,一直擱置至今。”

皇帝想要興文,就要得到天下讀書人的人心,修繕文廟確實可以作為一種手段。

李泰道“當年漢明帝修建文廟,便是為了安定天下人心。”

至於當年漢明帝修建文廟究竟是為了什麼,倒也不得而知了。

李承乾望著高高的屋脊道“往後科舉的學子可以來這裡,這裡雖不能作為朝中的科舉地,但也可以成為參加科舉學習的一處休養之地,可以安排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