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五章 眼光要長遠(第1/4頁)
章節報錯
乾陽殿,岑文字朗聲道“殿下,臣請命處置韋挺!”
話音落下,殿內就又有人大聲呼喊了起來,“處置韋挺!”
“拿入大獄!”
“罷了他的官!”
群臣激憤,恨不得現在就跑去河北,將韋挺碎屍萬段。
老將軍李大亮站出朝班,行禮道“末將願帶兵將韋挺抓拿至洛陽。”
李承乾聽著眾人的講述,站在群臣前,又注意到了已站在殿外的牛大將軍,“大將軍入殿吧。”
“喏!”牛進達應了一聲這才走入大殿,
看著陌生的大殿,牛進達一時間有些不適應,還是大步走入殿內,抱拳朗聲道“末將牛進達,奉殿下調令前來洛陽。”
“大將軍有勞了。”
言罷,牛進達站入朝班中與李大亮站在一起。
李承乾道“關中的事還請舅舅再細細講解一番章程。”
長孫無忌站出朝班開始講述關中各縣治理的事。
大唐自立足中原以來,中原各地一度蕭條,隋末的大亂幾乎將這個天下打爛。
而這個農業為主的,且眼前的基礎還很薄弱帝國,依舊是以黃河與長江流域為主的小農社會。
當初的關中也是蕭條的,當初剛接手關中農事,京兆府處置諸多事宜都很困難。
也就是在九年前,關中種出了大批次的葡萄之後,京兆府正式在各縣農戶中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
而之後修建河西走廊,用肥皂開始與西域,與各地商賈貿易,關中開始了為期兩個三年,一個五年的計劃發展,形成了原始積累。
這份原始積累是很難得的,一是因西域的戰爭,首先得益的是關中,其次是在集權統治下,天子腳下的號召力,調動起來的人手。
戰爭有好處,也不見得都是壞處,至少在對外戰爭的宏達敘事上,關中基本盤很穩固。
經歷了關中兩個三年的規劃,以及一個五年的發展。
京兆府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便是得到農耕文明中的剩餘價值。
這份剩餘價值是巨大的,且是十分寶貴的,現在的農耕文明還有大量的剩餘價值。
這十年走來很難,許敬宗不是一個治理之才,但他靠著雙拳打服關中十二縣,從他一開始上任便從藍田縣打架,打到了高陵縣。
李承乾也想過,許敬宗能做到這一步,在京兆府少尹的位置上任職十一年,到現在也沒有瘋,當真是難得。
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強度,換作別人可能就已經瘋了。
也可能正是因為他體會過隋朝的顛沛流離,更願意豁得出去,成為了一個酷吏。
如今舅舅正在說著關中的鄉長替換,這件事主要還是老師在安排,老師命崇文館的人,在各縣增設了主簿,崇文館的人擔任主簿,領朝中俸祿,並且實行輪換。
而主簿可以直接參與治理,並且可以限制各縣鄉的官吏行為。
當初想著政令下縣,老師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也很簡單,如今需要做到政令不止到縣,為此更進了一步,直接到鄉。
崇文館不僅僅支教,還能從一定角度指導各鄉鄉長。
不管新任的鄉長是何出身,都要聽從京兆府安排,並且崇文館派下去的主簿可以直接上奏,替換鄉長。
等趙國公說完了關中今年的佈置,殿外的陽光越發明亮了。